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市政工程城市空間行為與分異:以北京為例

城市空間行為與分異:以北京為例

城市空間行為與分異:以北京為例

定 價:¥58.00

作 者: 張艷著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城鄉(xiāng)規(guī)劃/市政工程 城鄉(xiāng)規(guī)劃與發(fā)展研究 建筑

ISBN: 9787507748307 出版時間: 2015-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微觀、非匯總的視角探討基于行為的中國城市研究與規(guī)劃范式成為城市地理學與規(guī)劃學的研究前沿。本書整合社會學與地理學研究特長,構建“行為-制度-空間”互動的研究視角,注重“行為-空間”互動背后的制度因素,以制度變遷和空間重構背景下個體行為模式的社區(qū)比較為切入點,探討中國城市轉型的行為研究范式?;趩柧碚{查數(shù)據(jù),結合定量與GIS三維可視化及空間分析方法,從城市居民行為空間的社區(qū)分異和不同城市群體日常行為空間分異兩個角度,透視中國城市社會轉型及空間重構過程與機制及其對不同城市群體日常生活經(jīng)歷影響的差異性,并對基于行為的中國城市轉型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張艷,博士,北京聯(lián)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圖書目錄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空間研究的行為轉向 1.1.2    基于行為的中國城市轉型與空間重構研究 1.1.3    新時期中國城市空間優(yōu)化與居民行為引導的現(xiàn)實需求 1.2 研究框架 2 “空間-行為”互動視角下的城市空間行為研究   2.1“空間-行為”互動視角下的城市行為空間與空間行為 2.1.1 “空間-行為”互動視角下的城市空間行為   2.1.2 “空間-行為”互動視角下的城市行為空間   2.2 “空間-行為”互動的理論基礎——行為主義地理學  1.2.1    強調認知、偏好與選擇的行為地理學 1.2.2    強調制約的時間地理學   1.2.3    小結 2.3 “空間-行為”互動視角下的城市空間行為研究進展 2.3.1    基于行為理解城市空間   2.3.2    基于行為理解城市社會   2.3.3    基于行為透視城市轉型   2.3.4    基于行為的城市模擬與規(guī)劃實踐    3“制度-行為”互動視角下的城市轉型與社會公平研究   3.1 中國城市轉型研究的制度透視 3.1.1 市場轉型理論爭鳴影響下的中國城市轉型研究 3.1.2 中國城市轉型過程中的制度性因素 3.2 “制度-行為”互動視角下的城市轉型研究進展 3.2.1    基于行為的城市空間重構過程與機理透視 3.2.2 基于行為的中國城市社會公平研究 3.3 城市轉型與空間重構研究的未來走向 4 調查、數(shù)據(jù)與方法 4.1 案例城市與社區(qū)概況 4.2 調查與數(shù)據(jù)   4.2.1    調查內容及實施過程 4.2.2    調查數(shù)據(jù)采集及管理 4.3 時空數(shù)據(jù)可視化與分析方法   4.3.1    時空路徑與時空活動片段 4.3.2    活動點密度   4.3.3    活動時空密度趨勢面 4.3.4    個體行為空間形態(tài)與面積測度  5 城市居民空間行為及其社區(qū)分異  5.1 城市居民時空行為與城市結構  5.2 城市社區(qū)社會空間分異   5.3 城市居民時空行為的社區(qū)分異  5.3.1    活動時間節(jié)奏的社區(qū)分異 5.3.2    活動時空分布的社區(qū)分異 5.3.3    活動空間形態(tài)及面積的社區(qū)分異    5.3.4 日常出行的社區(qū)分異   5.4 城市行為空間社區(qū)分異的評價與展望 6 城市居民通勤行為及其社區(qū)分異  6.1 城市通勤人口及通勤行為基本特征  6.2 城市居民通勤行為的社區(qū)分異 6.2.1    老城區(qū)舊式社區(qū)居民的通勤行為空間 6.2.2    單位社區(qū)居民的通勤行為空間      6.2.3    郊區(qū)新建商品房社區(qū)居民的通勤行為空間     6.2.4    政策性住房社區(qū)居民的通勤行為空間     6.3 通勤行為社區(qū)分異的形成機理  6.3.1 轉型期制度性及結構性因素的影響 6.3.2    理論假設、模型與變量   6.3.3    中國城市居民職住分離的影響機制  6.4 小結 7 城市低收入者空間行為及其社區(qū)分異   7.1 城市低收入者基本特征   7.2 城市低收入者空間行為特征   7.2.1    日?;顒拥摹捌扑榛?nbsp;  7.2.2    局限的活動空間范圍 7.2.3    較大的時空制約    7.2.4    較低的移動能力    7.3 城市低收入者空間行為的社區(qū)分異  7.3.1    就業(yè)可達性:制約抑或妥協(xié)   7.3.2    非工作活動空間:近家型抑或拓展型 7.4 小結 8 城市居民空間行為的性別差異及其影響機理  8.1 中國城市雙職工家庭形成的制度與文化背景   8.2 調查雙職工家庭的屬性特征   8.3 城市雙職工家庭男女家長空間行為的性別差異  8.3.1    生活時間分配的性別差異 8.3.2    移動性的性別差異  8.4 城市雙職工家庭勞動分工及其影響機制   8.4.1    城市雙職工家庭勞動分工的基本特征及影響因素    8.4.2    城市雙職工家庭勞動分工的機制分析 8.5 城市雙職工家庭勞動分工對男女家長行為空間的影響 8.6 小結 9 結論與展望  9.1 主要研究結論  9.2 研究不足及展望 9.2.1    研究不足 9.2.2    研究展望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