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建院九十周年之際,故宮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展覽,其中受歡迎的是“石渠寶笈特展”,而被譽為“名畫”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展出格外引人矚目。展覽開幕以后,為了先睹為快,清晨午門一開,就出現了數百人奔跑沖向武英殿書畫館的場面,被媒體稱為“故宮跑”。于是故宮博物院在開館前即組織觀眾排隊,舉牌引領觀眾有序入場,如同運動會開幕式和入場式一般秩序井然。在短短的一個月展覽期間,觀展的隊伍從武英殿到太和殿廣場,逶迤千米,不少觀眾排隊時間多達10個小時左右,才能頂禮膜拜地觀賞5分鐘。為了滿足每一位觀眾觀賞“國寶”的愿望,故宮博物院堅持每天送走最后一位觀眾才閉館。而展覽后期,當最后一批觀眾戀戀不舍地離開故宮博物院時,已經是凌晨4點。這就是《清明上河圖》的巨大魅力——這幅反映北宋現實生活的百科全書式風俗長卷,自誕生以來,就備受推崇?!断蚴蠒嬘洝吩鴮⑵渥u為“神品”,后代畫家多有摹本傳世,現存20多卷。故宮博物院藏有北宋張擇端繪《清明上河圖》卷真跡,除此之外,另有張擇端款兩卷,仇英款兩卷,無款一卷;遼寧省博物館藏仇英款一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清院本一卷等。國內外多有收藏。諸版本內容大體相仿,各有增減;水平高下有異,以明末清初蘇州片臨仿本居多。這樣數量眾多的《清明上河圖》題材繪畫,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歷史、風俗、生活等諸多方面,如同全景式的紀錄片,在中國美術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