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民間藝術中國民俗造物研究

中國民俗造物研究

中國民俗造物研究

定 價:¥50.00

作 者: 韓波 著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叢編項: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標 簽: 民間藝術 藝術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3961458 出版時間: 2016-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民俗造物作為人類物質文化的重要體現,源頭幽遠,內涵豐富,需要我們從不同的學科視角來加以關注。它們不僅是民俗學和藝術學的研究對象,也為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科技史學、心理學、宗教學、文藝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證。作者認為,民俗造物的意義生成基礎在于其功用、存在、思維和價值四個層面,而民俗造物在這四個層面中各自呈現意義,同時彼此間又緊密聯系;作者提出了這樣的論斷,“民俗造物的功能揭示出人們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認識的深化程度。人們既通過民俗造物發(fā)揮改造物質世界的功效”。作者指出,民俗造物作為工具,別無選擇地成為技術的物質載體,負載技術價值。造物的功能和形式之演變,線性地反映出技術變革的軌跡。民眾作為工具的使用者,將技術的思索和實踐,最終物化在民俗造物活動中。物質性工具價值可以超民俗文化觀念達到人類的普遍性目的,而精神性工具價值的實現則往往建立在買賣雙方共通的民俗文化意識基礎上。因而,民俗造物的商品價值,非獨意味著經濟利益的獲得,更具有民族文化認同的深刻含義。

作者簡介

  韓波,畢業(yè)于東南大學,先后獲得設計學碩士學位和藝術學理論博士學位-后在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濟南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設計學學術帶頭人。全國藝術學學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目前主要從事藝術史論、設計史論和民俗藝術學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一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主持江蘇省博士后科研基金項目一項,參與江蘇省、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辦項目三項,軟科學項目兩項。參與翻譯著作一部,參著著作三部,發(fā)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
第二節(jié) 寫作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藝術研究視域下的民俗造物及系統(tǒng)思維
第一節(jié) 民俗造物進入藝術研究視域
第二節(jié) 民俗造物研究的系統(tǒng)思維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民俗造物的功用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民俗造物的功用指向
第二節(jié) 民俗造物的功用層次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民俗造物的存在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民俗造物的時段性存在
第二節(jié) 民俗造物的空間性存在
第三節(jié) 民俗造物的人文性存在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民俗造物的制用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民俗造物制用的環(huán)境限定
第二節(jié) 民俗造物的制用思維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民俗造物的價值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民俗造物的工具價值
第二節(jié) 民俗造物的技術價值
第三節(jié) 民俗造物的商品價值
第四節(jié) 民俗造物的藝術本體價值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民俗造物的系統(tǒng)發(fā)展邏輯
第一節(jié) 功用決定民俗造物存在
第二節(jié) 造物存在啟悟制用思維
第三節(jié) 制用思維引領價值評斷
第四節(jié) 價值評判規(guī)約功用發(fā)展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民俗造物系統(tǒng)維度之嬗變
第一節(jié) 本初功用衍化
第二節(jié) 存在“視域”拓展
第三節(jié) 制用思維變革
第四節(jié) 價值趨向多元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九章 民俗造物的符號及象征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民俗造物的符號性
第二節(jié) 民俗造物的符號形態(tài)與意義游移
第三節(jié) 民俗造物的符號性呈現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當代社會轉型中的民俗造物
第一節(jié) 大眾文化語境中的民俗造物
第二節(jié) “非遺”保護背景下的民俗造物
第三節(jié) 民俗造物的承延與蛻變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