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造物作為人類物質文化的重要體現,源頭幽遠,內涵豐富,需要我們從不同的學科視角來加以關注。它們不僅是民俗學和藝術學的研究對象,也為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科技史學、心理學、宗教學、文藝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證。作者認為,民俗造物的意義生成基礎在于其功用、存在、思維和價值四個層面,而民俗造物在這四個層面中各自呈現意義,同時彼此間又緊密聯系;作者提出了這樣的論斷,“民俗造物的功能揭示出人們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認識的深化程度。人們既通過民俗造物發(fā)揮改造物質世界的功效”。作者指出,民俗造物作為工具,別無選擇地成為技術的物質載體,負載技術價值。造物的功能和形式之演變,線性地反映出技術變革的軌跡。民眾作為工具的使用者,將技術的思索和實踐,最終物化在民俗造物活動中。物質性工具價值可以超民俗文化觀念達到人類的普遍性目的,而精神性工具價值的實現則往往建立在買賣雙方共通的民俗文化意識基礎上。因而,民俗造物的商品價值,非獨意味著經濟利益的獲得,更具有民族文化認同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