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馮達文/1
導論 良知與自然:劉宗周慎獨學論域構成及其開展
第一節(jié) 問題意識/3
第二節(jié) 自然三義與陽明學學術發(fā)展/6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路徑與結構/27
上篇
第一章 “無善無惡之辯”與晚明理學困境——以管志道、顧憲成為中心
第一節(jié) 思想史背景/37
第二節(jié) 無善無惡之辯/43
第三節(jié) 辯論雙方立場分析/69
第四節(jié) 評論/79
第二章 孫慎行慎獨學的義理結構
第一節(jié) 喜怒哀樂說/87
第二節(jié) 隱見微顯之獨/96
第三節(jié) 慎獨功夫/101
第四節(jié) 小結/105
第三章 劉宗周中、晚年思想差異與分期問題研究
第一節(jié) 孫慎行對劉宗周思想的影響/111
第二節(jié) 劉宗周中、晚年慎獨思想之差異/119
第三節(jié) 劉宗周思想發(fā)展分期/127
第四節(jié) 結語/131
下篇
第四章 論劉宗周晚年思想中的“獨體”概念
第一節(jié) 獨:作為氣序的喜怒哀樂/139
第二節(jié) 體:體用與形上形下之別/150
第三節(jié) 小結/157
第五章 何謂自然之道——以劉宗周對周敦頤《太極圖說》的批評為中心
第一節(jié) 管、顧“無善無惡之辯”中的《太極圖說》/163
第二節(jié) 劉宗周對《太極圖說》的批判性詮釋/174
第三節(jié) 小結/186
第六章 宋明理學中的研幾義蘊——以朱子、白沙、陽明后學、劉宗周為線索
第一節(jié) 朱子論幾:嚴防“認欲為理”/193
第二節(jié) 白沙論幾:靜中養(yǎng)出生生活潑的宇宙/199
第三節(jié) 中年期劉宗周對白沙端倪說的批評及其困境/205
第四節(jié) 陽明后學論幾:中和分歧及其辯難困局/214
第五節(jié) 劉宗周論幾:存發(fā)一幾、中和一理的解決方案/222
第六節(jié) 余論/230
第七章 牟宗三與劉宗周論寂感真幾:比較與省思
第一節(jié) 牟宗三對寂感真幾的論述/236
第二節(jié) 劉宗周論寂、感、幾/242
第三節(jié) 牟、劉論述之對比考察/250
第四節(jié) 余論/256
第八章 理學與政教——以劉宗周“一心萬化”觀的文本解析為例
第一節(jié) 思想史背景/261
第二節(jié) 概念辨析與形上學結構/272
第三節(jié) 思想史與社會政治義蘊/289
第四節(jié) 結語/300
第九章 在性理學與經史學之間——論劉宗周“物即是知,非知之所照”格物思想及黃宗羲之闡發(fā)
第一節(jié) 牟宗三之辨析及其啟示/306
第二節(jié) 劉宗周氣論哲學的思想結構/313
第三節(jié) “物即是知,非知之所照”釋義/323
第四節(jié) 劉宗周、黃宗羲與明清之際思想轉型/334
第五節(jié) 結語/340
附錄 論《明儒學案》的道統(tǒng)論話語建構/343
參考文獻/358
后記/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