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章 《呂氏春秋》編纂成書的思想基礎
第一節(jié) 戰(zhàn)國社會變革與學術思想的繁榮
一、兼并戰(zhàn)爭的加劇和政治格局的變換
二、封建官僚體制的建立和士人階層的活躍
三、從“道術為天下裂”到諸子百家的融合
第二節(jié) 《呂氏春秋》編纂于秦國的歷史基礎
一、秦國的崛起與呂不韋的執(zhí)政
二、秦國兼容并蓄的文化傳統(tǒng)奠定了《呂氏春秋》的歷史基礎
三、戰(zhàn)國士人價值觀的轉變構成了《呂氏春秋》的學術基礎
第二章 《呂氏春秋》天人關系論的凸顯及其思想淵源
第一節(jié) 《呂氏春秋》凸顯天人關系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jié) 《呂氏春秋》天人關系論的思想淵源
一、“天”之思:天道自然之和諧
二、“人”之價值覺醒:社會秩序之構建
三、和諧與秩序:“天人合一”思想的發(fā)展及其重要性
第三章 《呂氏春秋》的天人關系及其對戰(zhàn)國諸子的批判吸收
第一節(jié) 《呂氏春秋》思想體系中的“天”與“人”
一、“萬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陰陽”的宇宙生成論
二、“天”的多重含義及其相互作用
三、“陰陽之化”之人及其“達生死性命”的人生價值觀
第二節(jié) 人法天地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方式及其理想境界
一、《呂氏春秋》人法天地的指導思想及其結構體例
二、《呂氏春秋》人法天地的基本原則
三、人法天地的主要方式——天人感應
四、入法天地的理想境界——“陰陽之宜”而“全其天”
第三節(jié) “天人合一”的政治宇宙圖式
一、從“天人合一”中尋求政治存在的意義
二、“天人合一”政治宇宙圖式的主體框架及其內在聯(lián)系
三、“天人合一”政治宇宙圖式的文化意義
第四節(jié) 《呂氏春秋》對于諸子天人關系說的綜合及其特點
一、《呂氏春秋》對于諸子天人關系說的綜合
二、《呂氏春秋》天人關系論的特點
第四章 《呂氏春秋》天人關系模式下的“王治”目標
第一節(jié) “殊途而同歸”與戰(zhàn)國諸子“王治”思想的演變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呂氏春秋》的“王治”目標及其對戰(zhàn)國諸子的綜合與超越
一、著眼于政治操守與智慧的君臣關系論
二、德主刑輔的政治模式
三、刑名之術——王者之治的重要手段
四、義兵之說——王者之治的必然選擇
余論:《呂氏春秋》政治思想的歷史實踐及其影響
一、《呂氏春秋》政治思想的歷史實踐
二、《呂氏春秋》政治思想的影響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