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天人損益論》看馮友蘭早期的哲學思想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馮友蘭的哲學觀與哲學史觀
論二三十年代馮友蘭的哲學觀和哲學史觀
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馮友蘭先生晚年的哲學觀
論馮友蘭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兼評馮友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援引與創(chuàng)新
哲學家的哲學史與哲學史家的哲學史——對馮友蘭“三史”的一點比較
馮友蘭先生重寫《中國哲學史》簡評
論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思想
試論30年代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
“接著講”——一種治中國哲學史的方法
論馮友蘭“正的方法”與“負的方法”
中國哲學研究應充分運用邏輯分析方法——兼論馮友蘭對邏輯分析方法的援引與發(fā)揮
從馮友蘭論孔子看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論問題
“抽象繼承法”研究
馮友蘭“抽象繼承法”新論——兼論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
“抽象繼承”與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
論馮友蘭對中國自由民主之路的探索
再論馮友蘭的大學理念:“為學術而學術”、“教授治校”和“學術自由”
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早期政治思想特點論析
附錄一
“中學西范”依然是治中國哲學史的基本模式
中國哲學史研究應以人文主義方法為主導
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的“綜合創(chuàng)新”
附錄二
論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的自覺建構——從高秀昌博士的研究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