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1
印度與中國/3
東方的靈性/7
宗教與民族主義/9
比較的框架/11
比較與翻譯/17
文明的研究/21
受傷的文明/26
主題與視角/29
第二章 現代社會中的靈性/36
靈性的與世俗的/38
抽象與靈性/41
物質主義與“大變革”/43
全球轉換/47
印度的靈性/48
圣雄甘地/52
泰戈爾/54
中國的靈性/58
時代精神/66
第三章 東方宗教的形成/68
現代東方主義/72
傳統(tǒng)的歷史/73
帝國相遇中的傳統(tǒng)重塑/77
殖民知識與新的比較宗教學/81
繆勒與理雅各/84
大眾東方主義:1893年世界宗教議會/89
第四章 印度與中國向現代性的轉變/95
印度與中國的耶穌會士/99
印度的種姓、部落與婆羅門教/100
中國的基督教與鴉片/106
宗教的反帝運動/108
基督教教育/110
基督教協(xié)會/111
基督教的辯論與本土的回應/113
基督教的烏托邦與千禧年/115
印度的種姓與中國的千禧年論/120
第五章 世俗主義的巫術/122
韋伯式的“覺醒”/125
民間宗教/127
理性宗教/132
傳教士對本土宗教的攻擊/134
巫術與現代性/137
巫術的“東西”/140
物質主義與消費主義/143
巫術的治療/143
印度與中國替代西方科學的方法/146
第六章 “拆廟建?!保罕容^印度與中國的世俗主義/148
中國的世俗主義/154
印度的世俗主義/166
中國的無神論與印度的世俗主義/171
第七章 靈體(The Spiritual Body)/177
靈性的民族主義/181
政治的靈性/193
印度與中國的身體政治/196
第八章 印度與中國的穆斯林/201
伊斯蘭教在亞洲的擴展/203
今日印度與中國的穆斯林/209
作為“局外人”的穆斯林/212
作為“局外人”的印度與中國的穆斯林/217
第九章 結語/220
參考書目/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