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牙體修復技術的不斷進步,比如含氟牙膏的 推廣使用、口腔衛(wèi)生知識的普及、氟保護漆、氟離子 導入技術、窩溝封閉、化學機械去齲以及齲病非創(chuàng)傷 性修復治療技術的推廣應用等,臨床對于齲病及根管 治療后缺損牙體組織的治療和修復有了新的理念,其 中ART技術、化學機械去齲技術、微創(chuàng)窩洞預備技術 、窩溝封閉技術等是應用較多的齲病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臨床根管治療后,傳統(tǒng)技術多采用全冠修復以避免牙 體折裂以及恢復咬合功能。隨著人們對修復美學和安 全性要求的提高,隨著技術與材料的發(fā)展與進步,新 觀念認為修復方式的選擇可以更加多樣化,要始終以 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與破壞為追求。伴隨著數字化 技術在口腔領域應用的深化,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 制作(CAD/CAM)結合高強度、高生物相容性、高美 觀性的全瓷材料,使根管治療后患牙椅旁即刻全瓷修 復在臨床上得以實現,引領著牙體修復技術進入數字 化時代。楊雪超、江千舟主編的《微創(chuàng)牙體修復技術圖解 》通過收集近500幅臨床照片,以按圖索驥的形式較 為系統(tǒng)地介紹微創(chuàng)牙體修復的主要技術、方法及操作 流程,圖譜形象直觀,簡潔易懂,利于初學者特別是 規(guī)培醫(yī)師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