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大國治理和財政分權的角度出發(fā),客觀地分析了1994年以來我國分稅制財稅體制運行的績效及特征,論證了分稅制是一場財政集權因素和分權因素并存的改革,實證分析了地方財政自主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其傳導渠道,以及地方財政自主權對公共服務提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作者認為地方政府擁有較高的預算外財政自主權,分稅制導致了地方政府對預算外收入的追逐,其中土地出讓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也解釋了近年地方房產開發(fā)過熱等現象。作者進一步指出,預算外收支多用于土地出讓、房產開發(fā),能夠實現地方的短期經濟增長,但缺乏長期動力,而預算內收支則有利于地方經濟長期增長。本書充分利用了多種數據結構及其相應的估計方法,通過一系列檢驗保證了實證結論的可靠性。本書還對當下及未來的中國央地財政關系進一步完善進行了富有前瞻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