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重要的科學家愛因斯坦、20世紀重要的藝術家畢加索,幾乎同時在頗為相似的氛圍下,經歷了他們偉大的創(chuàng)造時期。這本讓人著迷的關于愛因斯坦和畢加索的平行傳記,其重點集中在他們還是年輕人時所取得的偉大的成就: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畢加索那幅將藝術帶入20世紀的作品——《亞威農少女》。愛因斯坦和畢加索取得這些令人驚訝的突破時,還不是后來那么家喻戶曉的名人。他們那時才二十出頭,默默無聞但精力充沛,一無所有卻注定麻煩不斷。有段時間,畢加索甚至帶著劇作家雅里那裝滿空包彈的手槍,用它來射擊那些他視為遲鈍不堪或者認真過度的人。在《愛因斯坦?畢加索》中,這兩個青年天才如何生活和工作的真相躍然紙上。畢加索立體主義的發(fā)現,在堅實地扎根藝術傳統(tǒng)的同時,也充分顯示了藝術家的日常生活和巴黎在世紀之交的智識氛圍。照相術、電影、當時的前沿學科以及哲學家兼科學家亨利?龐加萊思想的影響在《亞威農少女》中都有所顯示。愛因斯坦跟大學老師格格不入,沒有人推薦他去謀取一個大學的職位,因此不得不去瑞士聯邦專利局供職。在那里他發(fā)現自己沉浸于技術問題之中。其中與發(fā)電機設計和火車時刻表的協(xié)調有關的兩個問題,對相對論的發(fā)現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作為公認的世界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之一,才華橫溢的阿瑟?米勒揭示了把20世紀兩個具原創(chuàng)性的心靈聯系在一起的紐帶。愛因斯坦和畢加索恰逢其時地成熟在歷史的那一刻——人們初次意識到理解空間和時間那種經典的、直覺的方式顯然不恰當之時。他們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畢加索以立體主義——爭取以一種更深層的、更讓人滿意的途徑來表征空間和時間。在重要的意義上,他們倆其實是在解決同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