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清代張玉書、陳廷敬等人奉康熙帝的敕令編纂的一部字書。它的社會影響僅次于漢代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全書共收錄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字,分為十二集(按地支計數),二百一十四部。全書除去正集部分,又分為《凡例》《總目》《檢字》《辨似》《等韻》《補遺》《備考》七部分。正集部分,釋義的體例是先音后義,除引用古代韻書或字書的解釋外,一般還引用古注,注重“載古文以溯其字源,列俗體以著其變遷”;《凡例》意在說明全書的體例和編纂原則;《總目》依筆畫的多少分成二百一十四部,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檢字》用來查看部首難辨或者字形難別的字;《辨似》收錄字形相似而音義不同的字;《等韻》意在說明音韻理論與處理原則,幫助讀者“辨四聲之微茫,曉反切之真諦”;《補遺》收錄有音有義的冷僻字,或正集中某些字的異體字;《備考》收錄有音無義或音義全無的字?!犊滴踝值洹饭こ毯拼螅茏龅健绑w例精密,考證賅洽,誠字學之源藪,藝苑之律梁”(王引之語)實屬不易。但它的弊端,我們也毋庸諱言。此書音切、釋義雜糅羅列,漫無標準,疏漏和錯誤甚多。僅道光間王引之訂正重刊時,改正引用書籍字句訛誤者達二千五百八十八條?,F代學者們在利用現代技術對《康熙字典》的考證中,發(fā)現的錯漏也不少。這些訂正、考證都沒有解決音切、釋義雜糅羅列,毫無標準的問題?!犊滴踝值洹纷钥滴跷迨迥辏?716年)問世以來,刊印、重印、影印的版本有很多。較著名的版本既有康熙內府的刻本,又有道光年間的內府重印本,還有清末出現的石印本、影印本。此外,市場上現代人編錄的《康熙字典》新版本也層出不窮。清末上海同文書局增篆石印本是發(fā)行量zui大、zui流行的一種版本。本次影印,即是以同文書局本為底本的。本書采用宣紙線裝的裝幀方式,清晰影印同文書局本,保留了原書的古色古香,同時,本書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在邊眉上添加了部首及筆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