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是一面鏡子(代序)
一、朦朧的童年歲月
我的童年
回憶一師附小
回憶新育小學
小姐姐
彭家四姑娘
兔子
紅
老人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二、難忘的中學時光
回憶正誼中學
回憶北園山大附中
回憶濟南高中
觀劇
遇上日本兵
三、勤奮的大學時代
北大入學考試
報考大學
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
受用終生的兩門課
清華園日記(摘編)
四、短暫的教學實踐
校長
教員
上課
我同學生的關系
我同校長的關系
我的苦悶
我親眼看到的一幕滑稽劇
天賜良機
五、漫長的留學生涯
留學熱
天賜良機
在北平的準備工作
滿洲車上
在哈爾濱
過西伯利亞
在赤都
初抵柏林
哥廷根
道路終于找到了
懷念母親
兩年生活
章用一家
漢學研究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完成學業(yè)嘗試回國
大轟炸
在饑餓地獄中
山中逸趣
烽火連八歲家書抵億金
我的老師們
學習吐火羅文
我的女房東
反希特勒的人們
伯恩克(Boehncke)家
邁耶(Meyer)一家
納粹的末日——美國兵入城
盟國
優(yōu)勝記略
留在德國的中國人
別哥廷根
赴瑞士
在弗里堡(Fribourg)
同使館的斗爭
從瑞士到法國馬賽
船上生活
西貢二月
從西貢到香港
回到祖國的懷抱
六、坎坷的北大經歷
海外歸來
思想斗爭
終于找到了出路
陷入會議的旋渦中
批判的狂潮洶涌澎湃
政治動動(1957——1965)
我的學術研究
七、痛苦的“文革”記憶
從社教運動談起
1966年6月4日
對號入座
快活半年
自己跳出來
抄家
在“自絕于人民”的邊緣上
千鈞一發(fā)
勞改的初級階段
大批斗
太平莊
自己親手搭起牛棚
牛棚生活(一)
牛棚生活(二)
牛棚生活(三)
牛棚轉移
半解放
完全解放
余思或反思
八、收獲的二十年間
1978——1993年
我的學術總結
我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翻譯
我與原始佛教語言問題的研究
我和佛教研究
我和外國文學
寫作《春歸燕園》的前前后后
我和北大
九、幸運的老年生活
八十抒懷
新年抒懷
賦得永久的悔
我的母親
我的父親
我的妻子
三個小女孩
百年回眸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九十抒懷
故鄉(xiāng)行
九三抒懷
辭“國學大師”
辭“學界(術)泰斗”
辭“國寶”
我的座右銘
九十五歲初度
笑著走
附錄:季羨林年譜
跋:百歲老人的道德文章
后記:超越九五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