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盤古文化暨大王巖畫研究》一書,論述了大王巖畫自1983年發(fā)現(xiàn)以來,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凡是寫到巖畫和藝術的書籍無不對其進行論述,但是對巖畫的起源、年代及其內涵解讀一直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1987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大王巖畫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大王巖畫列入國家“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王巖畫位于文山州麻栗坡縣城東郊大王巖巖壁上,距疇陽河面約150米。巖畫依天然石壁繪制,分Ⅰ號、Ⅱ號兩個巖畫點。麻栗坡大王巖巖畫是我國南方巖畫系統(tǒng)中紅河流域的代表性作品,被國際巖畫學界譽為“代表著一種巨大的原始創(chuàng)造力”。巖畫屬新石器至青銅時代晚期的作品,其以抽象的繪作手法,典型的圖案化和裝飾化的藝術風格,無愧為那個時代的藝術瑰寶,對于我國古代藝術的研究,無疑是一件存世不多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