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中國經濟史學的方法論問題
二、近代中國宏觀經濟史學述評
三、近代中國貨幣問題研究
四、近代中國金融制度研究
第一章關稅與經濟
一、近代中國海關主權的喪失
二、中國海關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
三、 中國近代海關內部管理機制
四、關稅政策與對外貿易
五、海關行政力量的加強
六、自主關稅稅則的實施
七、關稅政策的宏觀經濟效果
第二章幣制與經濟:中美比較研究
一、美國幣制的歷史演變
二、金本位制與美國國內銀價調整
三、美國確立世界金融地位
四、美國白銀政策與中國銀本位終結
第三章近代中國白銀通貨存量考論
一、羅斯基貨幣供給序列存量的認定與修正
二、耿愛德白銀通貨存量考論
三、中國白銀與美國黃金存量價值比較
第四章近代中美白銀購買力比較
一、白銀購買力理論
二、匯率技術分析
三、中美貨幣化水平比較
四、中美貨幣流通速度比較
第五章1929~1935年中美通貨供給結構性差異
一、通貨存量的影響因素
二、貨幣需求概念和理論
三、農產品購買力長期低下導致中國農民貨幣需求不足
四、金融資本財政化和財政資本軍事化、債務化
五、中美“銀行存款—通貨比率”結構性差異
六、經濟危機期間中國高能貨幣增加基本原因分析
七、中資銀行存款增加基本原因分析
第六章20世紀30年代中國經濟危機悖論現(xiàn)象論析
一、實體經濟“并不太壞”現(xiàn)象
二、銀行存款增加是“社會財富增加”嗎
三、“貿易入超減少”是經濟良好表現(xiàn)
四、埠際貿易增加還是萎縮
附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