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無線收發(fā)機設計:精通現(xiàn)代無線設備與系統(tǒng)設計

無線收發(fā)機設計:精通現(xiàn)代無線設備與系統(tǒng)設計

無線收發(fā)機設計:精通現(xiàn)代無線設備與系統(tǒng)設計

定 價:¥69.00

作 者: [以] Ariel,Luzzatto(阿里埃勒.盧扎托),[以] Gadi,Shirazi(加迪.希拉茲) 著;宋青平 等 譯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經(jīng)典譯叢?信息與通信技術
標 簽: 電子 通信 工業(yè)技術 無線電設備/電信設備

ISBN: 9787121306495 出版時間: 2017-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1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全面、深入地介紹了無線接收機和發(fā)射機各部分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以及在設計中應考慮的問題。全書共6章,分別為現(xiàn)代收發(fā)機總體設計、接收機設計、發(fā)射機設計、頻率合成器設計、振蕩器設計、寄生與非線性現(xiàn)象,詳細闡述了各部分的原理、設計方法、技術指標。本書內(nèi)容豐富、概念清晰、理論分析嚴謹、實用性強,可作為無線通信及相關領域的系統(tǒng)設計師、硬件工程師和科技工作者的業(yè)務工具書,也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yè)教師、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宋鵬,男,研究員/教授,北方工業(y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主任,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帶頭人。 Ariel Luzzatto曾擔任特拉維夫大學通信電路與系統(tǒng)講師,獲得了特拉維夫大學應用數(shù)學博士和碩士學位,以及電子工程學士學位。Gadi Shirazi 曾擔任特拉維夫大學通信電路與系統(tǒng)講師,獲得了特拉維夫大學的電子工程碩士和學士學位以及通信領域的24項專利。

圖書目錄

第1章 現(xiàn)代收發(fā)機結構
1.1 概述
1.2 接收機結構
1.2.1 超外差接收機(SHR)
1.2.2 零中頻接收機(DCR)
1.2.3 超低中頻接收機(VLIF)
1.3 發(fā)射機結構
1.3.1 兩次變頻發(fā)射機(TSCT)
1.3.2 零中頻發(fā)射機(DLT)
1.3.3 直接調頻發(fā)射機(DFMT)
1.3.4 雙端口調頻發(fā)射機(DDFMT)
1.4 收發(fā)機結構
1.4.1 全雙工CDMA/FDMA結構
1.4.2 半雙工/TDMA結構
1.4.3 單工/TDD結構
1.4.4 超寬帶(UWB)系統(tǒng)
第2章 接收系統(tǒng)
2.1 靈敏度
2.1.1 靈敏度的計算
2.1.2 靈敏度的測量
2.2 共信道抑制
2.2.1 共信道抑制的計算
2.2.2 共信道抑制的測量
2.3 選擇性
2.3.1 選擇性的計算
2.3.2 選擇性的測量
2.4 互調抑制
2.4.1 互調抑制的計算
2.4.2 互調抑制的測量
2.5 半中頻抑制
2.5.1 半中頻抑制的計算
2.5.2 半中頻抑制的測量
2.6 鏡像抑制
2.6.1 鏡像抑制的計算
2.6.2 鏡像抑制的測量
2.7 二階失真抑制
2.7.1 二階失真抑制的計算
2.7.2 二階失真抑制的測量
2.8 阻塞
2.8.1 阻塞的計算
2.8.2 阻塞的測量
2.9 動態(tài)范圍
2.9.1 動態(tài)范圍的計算
2.9.2 動態(tài)范圍的測量
2.10 雙工靈敏度下降
2.10.1 雙工靈敏度下降的計算
2.10.2 雙工靈敏度下降的測量
2.11 雙工鏡像抑制
2.11.1 雙工鏡像抑制的計算
2.11.2 雙工鏡像抑制的測量
2.12 半雙工雜散
2.13 鏡像雙工雜散
2.14 傳導和輻射雜散
第3章 發(fā)射系統(tǒng)
3.1 峰均功率比(PAPR)
3.1.1 計算準靜態(tài)射頻信號的PAPR
3.1.2 PAPR的測量
3.2 非線性度對射頻功率放大器的影響
3.2.1 功率放大器非線性度分析模型
3.2.2 功率放大器非線性度對數(shù)字調制的影響
3.2.3 功率放大器非線性度對頻譜形狀的影響
3.2.4 頻譜再生的嚴格約束條件
3.3 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特性
3.3.1 互調失真(IMD)
3.3.2 誤差矢量幅度(EVM)
3.3.3 相鄰信道功率比(ACPR)
3.3.4 頻譜限制
3.4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3.5 發(fā)射機的瞬態(tài)現(xiàn)象
3.5.1 啟動時間
3.5.2 鍵控頻移
3.6 傳導和輻射發(fā)射
3.6.1 傳導雜散
3.6.2 回互調
3.6.3 輻射雜散
3.7 增強技術
3.7.1 線性化技術
3.7.2 包絡跟蹤電源
第4章 合成器
4.1 合成器結構
4.2 分數(shù)N分頻概述
4.3 分數(shù)N分頻理論
4.3.1 雙模分數(shù)N分頻
4.3.2 一階???分數(shù)N分頻
4.4 多級噪聲成形(MASH)結構
4.4.1 第一級
4.4.2 第二級
4.4.3 第三級
4.5 MASH噪聲分析
4.5.1 偽隨機序列界限
4.6 模擬??? A/D轉換器
4.7 鎖相環(huán)基本理論的回顧
4.7.1 整數(shù)N分頻的基本構成
4.7.2 整數(shù)N分頻瞬態(tài)分析
4.7.3 整數(shù)N分頻鎖定時間分析
4.7.4 鑒頻鑒相器
4.8 擴展的鎖相環(huán)基本理論――分數(shù)N分頻
4.9 合成器的測量
4.9.1 鎖定時間
4.9.2 頻率準確度和穩(wěn)定性
4.9.3 參考雜散
第5章 振蕩器
5.1 低功耗自限振蕩器
5.2 反饋網(wǎng)絡設計
5.3 振蕩器噪聲――Leeson方程
5.4 雙極型振蕩器
5.4.1 非飽和雙極型理論
5.4.2 雙極型VCO詳細設計
5.5 晶體振蕩器
5.5.1 壓電晶體的應用前景
5.5.2 反相器驅動的基本模式振蕩器
5.6 晶體參數(shù)的測量
5.7 振蕩器測量
5.7.1 窄帶FM的相位噪聲
5.7.2 單邊帶(SSB)噪聲
5.7.3 殘留調頻
5.7.4 頻率推移/牽引
5.7.5 輸出平坦度
5.8 分布式諧振器的集總等效
5.8.1 諧振低損耗傳輸線
5.9 諧波振蕩器
5.10 振蕩器設計的一般方法
第6章 寄生與非線性現(xiàn)象
6.1 振蕩器與合成器的寄生效應
6.1.1 注入鎖定
6.1.2 注入牽引
6.1.3 再調制
6.1.4 反向結擊穿
6.1.5 微音
6.1.6 接地電流
6.1.7 寄生極點和鎖相環(huán)穩(wěn)定性
6.2 截點和雜散響應
6.2.1 接收機互調抑制(IMRN)
6.2.2 發(fā)射機互調失真(IMDN)
6.2.3 輸入截點的測量(IPNi)
6.3 發(fā)射機的寄生效應
6.3.1 功率放大器不穩(wěn)定性
6.3.2 頻譜凸點
6.4 接收機中的寄生效應
6.4.1 Able-Baker雜散
6.4.2 自消音信號
6.4.3 多普勒阻塞
6.4.4 斬波器噪聲
6.5 特殊吸收比率(SAR)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