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工業(yè)技術(shù)建筑科學工具書/標準兒童文學的童年想象

兒童文學的童年想象

兒童文學的童年想象

定 價:¥48.00

作 者: 張嘉驊
出版社: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童書 閱讀工具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9557854 出版時間: 2016-12-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6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童年的文化想象為題,以文化研究作為切入的途徑,對童年的概念進行梳理。結(jié)合“話語”(discourse,或譯為論述、言說)、“意識形態(tài)”、“權(quán)力”、“民族”、“階級”和“性別”等此類在文化批評研究類型中經(jīng)常會碰觸 的話題,進行闡發(fā)。而在思維方向上,作者規(guī)劃了縱向與橫向兩條軸線,以對話方式來闡述“現(xiàn)在的兒童文學理論與過去的兒童文學理論”、 “中國兒童文學理論與西方兒童文學理論”之對于“童年”的不同看法。書稿具有極強的思辨性和學理性 ,是一部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兒童文學理論專著?!咀髡吆喗椤繌埣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學者。1963年生于臺灣,祖籍江西。臺灣大學中文學士,中正大學中文碩士。2004年獲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學位,是中國兒童文學領(lǐng)域的第一批本土博士。曾任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專任教師,發(fā)表論文十多篇,達十數(shù)萬字。出版過《風島飛起——童年的澎湖灣》(福建少兒社)等正體版、簡體版及韓文版兒童文學作品逾40冊,獲重要獎項逾30種。其中,《少年讀史記》(青島出版社)榮獲“金鼎獎”推薦優(yōu)良讀物、“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兒讀物獎、中宣部2015年“中國好書”(十種)、“2015年桂冠童書獎”、“2015年中國30本好書”,并列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普及圖書”等各種推薦書目。長年奔走兩岸,指導兩岸青少年和兒童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作者簡介

  張嘉驊,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學者。1963年生于臺灣,祖籍江西。臺灣大學中文學士,中正大學中文碩士。2004年獲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學位,是中國兒童文學領(lǐng)域的第一批本土博士。曾任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專任教師,發(fā)表論文十多篇,達十數(shù)萬字。出版過《風島飛起——童年的澎湖灣》(福建少兒社)等正體版、簡體版及韓文版兒童文學作品逾40冊,獲重要獎項逾30種。其中,《少年讀史記》(青島出版社)榮獲“金鼎獎”推薦優(yōu)良讀物、“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兒讀物獎、中宣部2015年“中國好書”(十種)、“2015年桂冠童書獎”、“2015年中國30本好書”,并列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普及圖書”等各種推薦書目。長年奔走兩岸,指導兩岸青少年和兒童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圖書目錄

前言 /1第一章 緒論:一些基本概念與方法的說明 /7第一節(jié) 兒童文學作為童年文本的“知識集” /8一 從接受理論產(chǎn)生的“知識集”概念 /8二 把兒童文學當成“知識集”及其策略運用 /15三 進入兒童文學童年文本的“知識集” /20第二節(jié) 文化研究途徑與兒童文學研究 /23一 兒童文學需要建立文化研究路徑 /23二 文化想象的指稱/29第二章 以兒童文學為場域的文化想象 /43第一節(jié) 童年、話語與意識形態(tài) /44一 “童年”的文化語境:從耶穌的膚色談起 /44二 銘刻意識形態(tài)于童年話語 /50三 兒童文學童年符碼的解析 /57第二節(jié) 兒童文學的文本敘事和認同作用 /64一 文本敘事與認同作用的相互關(guān)系 /64二 從兒童文學敘事觀念看“兒童性”的認同 /77第三節(jié) 兒童文學的啟蒙功能 /94一 從盧梭的啟蒙思維談兒童文學的“非理性”童年 /94二 中國兒童文學啟蒙思維與“鳥言獸語”的論辯 /100三 兒童文學啟蒙功能再思索 /106第三章 兒童文學理論與童年概念 /119第一節(jié) 兒童文學理論及其童年概念:本質(zhì)抑或建構(gòu)/120一 童年概念的建構(gòu)性與本質(zhì)化 /120二 中國兒童文學本質(zhì)論與童年概念的闡釋 /126三 在中國兒童文學本質(zhì)論中顯現(xiàn)的建構(gòu)性思維 /143第二節(jié) 反思兒童文學本質(zhì)論及其蘊含的童年概念 /149一 相互關(guān)聯(lián)、互為差異的詞語運用 /149二 “本質(zhì)”“存在”和“起源”的相關(guān)分析 /152三 一些非本質(zhì)論的想法 /160第三節(jié) 兒童文學的“成人—兒童”交互主體性 /167一 交互主體性的意涵/167二 兒童文學的“成人—兒童”交互主體性模式舉例 /169三 無法徹底建立的交互主體性 /181第四節(jié) 互文的兒童文學及其童年概念 /190一 從交互主體性到互文性 /190二 兒童文學與互文性理論 /192三 互文的兒童文學童年概念:以變動、重構(gòu)與復數(shù)化作為觀察面 /196第四章 述說童年的權(quán)利 /213第一節(jié) 童年符碼的話語權(quán) /214一 為兒童寫作的“政治性” /214二 以幸福為名的制約/220三 在兒童文學中越界的童年話語 /223四 從啟蒙中免于符號的暴力 /226第二節(jié)“憤少憤童”的產(chǎn)生:以韓寒、蔣方舟的低齡化寫作為例 /228一 借寫作自塑生命形象的少年兒童 /228二 “憤少”與“憤童”的文化心理 /233三 低齡化寫作現(xiàn)象對兒童文學概念的沖擊 /236第三節(jié) 兒童文學的陷落:從“語言游戲的童年”到“話語禁忌的童年”/238一 兒童文學的“語言游戲”/238二 “童年話語禁忌”的誕生 /242三 兒童文學的“語言烏托邦”/246四 走出兒童文學的坎陷 /251第五章 童年記憶與社會/集體記憶 /253第一節(jié) 童年記憶的鑄造與社會記憶的形塑 /255一 “集體記憶”與“社會記憶”的概念 /255二 寓存歷史意蘊于童年記憶的書寫之中 /258三 選擇性的記憶與失憶 /261第二節(jié) 童年集體記憶的認同與教化 /263一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263二 李潼與臺灣童年集體記憶的塑造 /266第三節(jié) “我族意識”中的“我族童年” /273一 “我們”“他們”與“我族意識” /273二 “兒童文學重塑民族性格”論 /276三 緣于地域文化關(guān)系而制作的“我族童年” /282四 “我族童年”的想象與深度隱喻 /287第六章 性別與兒童文學的童年想象 /294 第一節(jié) 在兒童文學里制作“男孩”與“女孩” /296一 “男孩話語”與“女孩話語” /296二 秦文君的“男生賈里”和“女生賈梅” /297三 陽剛陰柔及其操作/303第二節(jié) 重塑兒童文學中的性別關(guān)系 /311一 “性別平等”的想望 /311二 顛覆性別關(guān)系的刻板印象 /318三 交融存異的性別話語 /324第七章 結(jié)論:探索童年想象,反思兒童文學研究 /326參考文獻 /342跋 高屋建瓴話“童年”——讀張嘉驊的《兒童文學的童年想象》吳其南 /360致謝 /36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