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王孝玲繼詩文集《聽晨》出版之后,不到兩年,其成老師的游記散文集《四季履痕》又將付梓了。其成邀我為其新作寫序,受寵若驚之余,不敢以輕心掉之,將《四季履痕》 書稿認真瀏覽了一遍,就如同隨著作者不分寒暑春秋在山南海北走了一遭,雖僅作紙上旅行,但那真切的感受宛若身臨其境。其成是個喜動的人, 仿佛待不住, 只要一有時間, 一有機會, 他就會背起行囊,帶上相機,踏上行程,東奔西走,南下北上,把旅行當作備課,把游歷當成生活?;蛲讲?,或騎行,或登山,或露營,或溯溪,或探險,從春夏到秋冬,十二個月,月月有收獲。從尋訪白門樓到看雪哈爾濱,從登頂峻極峰到徒步新安江,從穿越草原到行走川藏,從露營東甲島到溯溪曲流澗,從游牧新疆到歷險川西,可謂心之所向,足之所至。行走著的其成,十足“驢友”,儼然旅行家。其成是個極靜的人,少言寡語,不事張揚,靜極生慧。別人看過游過,過目即忘;他走過路過,潛下心來,用深情的筆觸,將記憶寫成畫卷,一一鋪展開來。畫卷中有斯米蘭的波浪, 有博格達的冰川, 有箭扣長城的蒼涼, 有太行古村的幽遠,有小鎮(zhèn)的古色古香, 有草原的無際無邊。其成有一雙慧眼, 能看別人看不到的風景,筆端便有別人沒有的感悟——關于自然的, 關于生命的。 思考著的其成, 十足書生,儼然哲學家。在《聽晨》出版之后,我曾寫了篇《其成,其人,其文》,文中這樣介紹他的為人和為文:剛接觸其成老師,覺得他言談舉止緩慢散淡,與人交談慢聲慢語,行動坐臥平和沖淡,外表看來有些冷。接觸多了發(fā)現,他慢聲慢語中不乏睿智與幽默,平和沖淡中不乏激情與浪漫,內心極熱。我把這種人稱為熱水瓶型的。外冷內熱的他除了是個極受學生喜愛的語文老師之外,還是個戶外運動發(fā)燒友。節(jié)假日、寒暑假,別人選擇在家貓冬或避暑,他則選擇背起行囊,用腳步丈量生活。近處,駱馬湖看水、三臺山觀山、下邳訪古、窯灣趕集;遠處,東至普陀圣境,西至天府佛國,南至唐嶼海島,北至夢幻雪鄉(xiāng)。奇山異水鐫刻下他深深足跡,胸中筆端流淌著他汩汩詩情。外冷內熱的他除了是個說走就走的戶外運動發(fā)燒友,還是個心思細密、情感豐富的暖男。初為人父的他,用筆墨記錄下女兒從出生到長大的點點滴滴,其中有圣誕的歡笑、有高考的煩惱。出生農村的他,懷念家鄉(xiāng)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他的筆下有村里的樹、田野的草、河里的魚、場上的碌碡。不疾不徐的生活節(jié)奏,寵辱不驚的生活態(tài)度,讓他對社會、人生有著別樣的思考:關于夢想、關于愛情、關于做人、關于名聲、關于財富。這些理性思考,不算系統(tǒng),但很獨到。難能可貴的是在紛繁喧鬧的今天,他仍能葆有一份詩情,并把它獻給婉約的松葉柳月,獻給豪放的大漠草原,獻給摯友,獻給同仁,獻給青春,獻給自己,如縷縷清泉、絲絲陽光,滋潤和溫暖日益干涸的歲月的心田。其成老師在工作之余有兩大愛好:行走和筆耕。行走,使他放眼大千世界;筆耕,使他回歸本心。二者促成《聽晨》和《四季履痕》的誕生。俗話說,“不癡魔,不成活”。癡迷于旅行和寫作的其成,又將“地上文章”變?yōu)椤鞍割^山水”,帶到我們面前。我曾將《聽晨》比作我們看著“長大”的孩子,如今其成響應國家號召,再次讓旅行和寫作聯姻,經“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今天“從產房抱出來”給喜歡其成文章的親友看看,并告你“老二”的名字——《四季履痕》。 2016 年 9 月于江蘇省宿遷中學(序作者為江蘇省宿遷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