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國省際公共資本存量估算及其經濟效益研究 1 文獻綜述 1.1 國外研究文獻綜述 1.2 國內研究文獻綜述 2 公共資本存量估算及其比較分析 2.1 公共資本投資范圍的界定 2.2 永續(xù)盤存法簡介 2.3 基期公共資本存量的確定 2.4 每年公共資本投資額的確定 2.5 折舊率的確定 2.6 每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的確定 2.7 對原始投資數據來源的分析和缺失數據的處理 2.8 估算結果及其比較 3 公共資本投資的經濟效益分析 3.1 東部、中部、西部各省市公共資本投資效率 3.2 人均公共資本存量及經濟增長 4 公共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4.1 數據的選取和說明 4.2 各經濟變量的時間序列的平穩(wěn)性檢驗 4.3 協(xié)整檢驗 4.4 脈沖響應分析 5 總結與政策建議第二篇 分權視角下中國財政支出的收斂性研究 6 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6.1 經濟收斂理論 6.2 財政分權理論 7 中國財政分權影響財政支出收斂的機制分析 7.1 中國財政分權體質演進歷程 7.2 財政分權影響地域財力均衡的機制 7.3 財政分權與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結構扭曲 7.4 財政支出收斂計量模型選擇與變量說明 8 中國財政支出收斂性研究的延伸與擴展 8.1 中國財政支出的“俱樂部”收斂 8.2 財政分權對財政支出結構收斂影響的實證分析 9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9.1 研究結論 9.2 促進地域財政能力均等化的政策與建議 9.3 本書的不足之處及延展方向第三篇 地方政府支出與經濟結構失衡 10 提出問題 11 文獻綜述及其拓展 11.1 基于政府與體制方面的解釋 11.2 基于人口結構與經濟結構的解釋 11.3 基于經濟增長角度的解釋 11.4 基于技術進步與非完全競爭因素的解釋 11.5 基于收入分配和邊際消費傾向因素的解釋 11.6 不確定支出預期和個體理性角度的解釋 12 地方政府投資與結構失衡的特征事實 12.1 數據說明 12.2 特征事實 13 理論模型及其參數校準 13.1 模型的經濟背景考察 13.2 模型的建立及結構 13.3 模型的參數校準 13.4 模型傳導機制分析及經濟結構失衡解釋 13.5 總結和說明第四篇 中國稅收結構對投資影響效應的實證研究 14 研究的理論背景 14.1 稅制結構對投資的影響機理 14.2 中國稅制結構概述 14.3 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體制概述 14.4 二者相關關系概述 15 中國稅制結構和投資現狀的分地域描述 15.1 東部、中部、西部稅制結構現狀分析 15.2 東部、中部、西部固定資產投資現狀 16 實證分析 16.1 變量的選擇 16.2 數據收集與處理 16.3 數據統(tǒng)計描述 16.4 模型估計 17 分地域投資率與稅制結構均衡關系分析與比較 17.1 各地區(qū)投資率與稅制結構均衡關系分析 17.2 各地區(qū)投資率與稅制結構均衡關系橫向比較 18 研究結論對稅制改革的借鑒意義 18.1 具體稅制改革政策的建議 18.2 其他角度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