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外交、國際關系中國周邊外交十四講

中國周邊外交十四講

中國周邊外交十四講

定 價:¥79.00

作 者: 石源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外交、國際關系 政治軍事

ISBN: 9787509799598 出版時間: 2016-12-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按歷史與現(xiàn)狀分為兩編,內(nèi)容涉及中國周邊外交的歷史、現(xiàn)狀、理論、熱點、戰(zhàn)略、政策等。上篇內(nèi)容包括近代中國周邊外交變遷、大亞洲主義與中日關系、釣魚島、琉球及中日關系、袁世凱與民國初年邊疆危機、蔣介石與周邊國家民族獨立運動等;下篇內(nèi)容包括新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歷史演變、中共歷代領導人的周邊外交思想、當代中國周邊外交制度模式、“擱置外交”與周邊爭端、“一帶一路”與周邊合作等。

作者簡介

  石源華,男,江蘇無錫人?,F(xiàn)任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韓國朝鮮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中心主任。1976年7月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5-1990年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系主任、講師。1992-1996年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92-1993年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中國現(xiàn)代史教研室兼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主任。1993-2000年歷任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教授。2000年任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韓國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任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yè)、外交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2002年任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研究員、韓國極東研究所客座教授、研究員。2004年任日本島根縣立大學訪問教授。2007年任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2012年任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復旦平臺負責人兼任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朝鮮史研究會副會長,韓國韓中文化協(xié)會名譽理事、韓國國會圖書館咨詢委員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外關系史、中國周邊外交史、朝鮮半島與東北亞國際關系等。

圖書目錄

緒 論

上 編
第一章 東亞國際關系變遷與近代中國周邊外交
  第一節(jié) 近代中國周邊外交研究的新視角
  第二節(jié) “朝貢體系”與中國周邊外交
  第三節(jié) 東亞殖民統(tǒng)治體系與中國周邊外交
  第四節(jié) 東亞被壓迫民族獨立運動與中國周邊外交
  第五節(jié) 冷戰(zhàn)時代的開始與中國周邊外交
第二章 “大亞洲主義”與20世紀的中日關系
  第一節(jié) 日本提出“大亞洲主義”的初衷及變化
  第二節(jié) “大亞洲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命運
  第三節(jié) “大亞洲主義”在中日間的雙向?qū)嵺`
  第四節(jié) “大亞洲主義”的理論缺陷
第三章 釣魚島、琉球及中日關系
  第一節(jié) 釣魚島與琉球并無隸屬關系
  第二節(jié) 中國與琉球的歷史關系及日本的挑戰(zhàn)
  第三節(jié) 近代中日琉球問題的分歧與交涉
  第四節(jié) 二戰(zhàn)結束前后中國國民政府的琉球政策
  第五節(jié) 戰(zhàn)后琉球獨立運動及其與中國的關系
第四章 反思袁世凱對民國初年邊疆危機的應對
  第一節(jié) 袁世凱應對邊疆危機的“維持外交”
  第二節(jié) “留名棄實”:中俄外蒙古問題交涉
  第三節(jié) “擱置爭議”:中英西藏問題交涉
  第四節(jié) “步步退讓”:中日滿蒙問題交涉
  第五節(jié) “屈而不服”:中日山東問題交涉
第五章 蔣介石與周邊國家民族獨立運動
  第一節(jié) 蔣介石的周邊外交思想
  第二節(jié) 援助印度獨立運動
  第三節(jié) 推動開羅會議奠定朝鮮半島獨立地位
  第四節(jié) 親赴緬甸視察戰(zhàn)事
  第五節(jié) 支持泰國“自由泰運動”
  第六節(jié) 派軍赴越接受日軍投降
  第七節(jié) 援助菲律賓抗日獨立
第六章 戰(zhàn)后國民政府的朝鮮半島政策
  第一節(jié) 影響戰(zhàn)后中國對朝政策的內(nèi)外因素
  第二節(jié) 支持韓國臨時政府回國的外交努力
  第三節(jié) 從“超越”美蘇到“選邊”美國
  第四節(jié) 參與監(jiān)督韓國“單獨選舉”
  第五節(jié) 策劃“遠東反共聯(lián)盟”
第七章 國民政府對對日和約的初步審議
  第一節(jié) 國民政府初議對日和約對策的背景
  第二節(jié) 日本天皇制與天皇戰(zhàn)爭責任問題審議
  第三節(jié) 戰(zhàn)后日本領土限制問題審議
  第四節(jié) 處置日本其他問題的審議

下 編
第八章 新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jié) 聯(lián)蘇反美的周邊外交政策
  第二節(jié) 反美又反蘇的周邊外交政策
  第三節(jié) 聯(lián)美抗蘇的周邊外交政策
  第四節(jié) 不與大國結盟的周邊外交政策
  第五節(jié) “全方位”的周邊外交政策
  第六節(jié) “走向大國時代”的周邊外交政策
第九章 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代領導人的周邊外交思想
  第一節(jié) 毛澤東時代的周邊外交思想
  第二節(jié) 鄧小平時代的周邊外交思想
  第三節(jié) 江澤民時代的周邊外交思想
  第四節(jié) 胡錦濤時代的周邊外交思想
第十章 新時期習近平周邊外交的新理念和新戰(zhàn)略
  第一節(jié) 中國周邊外交新環(huán)境和新挑戰(zhàn)
  第二節(jié) 中國戰(zhàn)略機遇期有望延長
  第三節(jié) 中國周邊外交“重中之重”新定位
  第四節(jié) 中國周邊外交新理念
  第五節(jié) 中國周邊外交新戰(zhàn)略
  第六節(jié) 中國周邊外交新路徑
  第七節(jié) 未來中國周邊外交的新課題
第十一章 中國周邊外交的制度模式與中美在亞洲“兼容共存”
  第一節(jié) 中國周邊外交與中美關系
  第二節(jié) 中國參與周邊多邊制度和美國務實性制度接觸
  第三節(jié) 上海合作組織與中亞“主導參與型”制度
  第四節(jié) 六方會談與東北亞“深度參與型”制度
  第五節(jié) “10+1”合作與東南亞“積極參與型”制度
  第六節(jié) 南盟合作與南亞“適度參與型”制度
  第七節(jié) 中美在亞洲“兼容共存”的“嵌套交疊模式”
第十二章 “擱置外交”與中國周邊爭端
  第一節(jié) “擱置外交”概念的提出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實施“擱置外交”的得失
  第三節(jié) “擱置外交”是否仍有運用價值?
  第四節(jié) 鄧小平“擱置爭議”等論述的解讀
  第五節(jié) “擱置外交”與中國周邊爭端
第十三章 “一帶一路”與中國周邊合作全覆蓋
  第一節(jié) “一帶一路”與美國“亞太再平衡”
  第二節(jié) “一帶一路”與中國周邊合作大布局
  第三節(jié) 東北亞是中國周邊合作圈的“缺口”
  第四節(jié) 倡議建設“中朝韓俄經(jīng)濟走廊”
  第五節(jié) 推進韓國成為“一帶一路”倡議支點國家
第十四章 中美“兼容共存”:東亞區(qū)域的核心政治架構
  第一節(jié) 中美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
  第二節(jié) 中美不發(fā)生大的對抗是雙方的底線
  第三節(jié) 中美東亞區(qū)域安全的“兼容共存”
  第四節(jié) 東亞區(qū)域格局中的韓國與日本
  第五節(jié) 從“兼容共存”到“合作共贏”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