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米爾諾(John Milonor,1931-),約翰.米爾諾是一位杰出的美國數(shù)學(xué)家。他的主要貢獻在于微分拓撲、K理論和動力系統(tǒng)。在普林斯頓大學(xué)就讀本科期間,米爾諾于1949年和1950年參加了普特南數(shù)學(xué)競賽,并證明了Fsrv—Mionor定理。之后,他進入普林斯頓大學(xué)的研究生院,并完成了論文Isotopy of Links。獲得博士學(xué)位后,他繼續(xù)在普林斯頓工作。1962年,米爾諾因他在微分拓撲領(lǐng)域的工作獲得菲爾茲獎。之后,他又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xué)獎(P967年)、Leroy P.SteeLe獎(1982年,2004年,2011年)、沃爾夫數(shù)學(xué)獎(1989年)。2011年,他因“在拓撲、幾何和代數(shù)的開拓性發(fā)現(xiàn)”獲得了阿貝爾獎。他還著有許多出色的書籍,這些書崇高而優(yōu)雅、簡潔而又嚴謹。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跨世紀的拓撲學(xué):低維流形
1.拓撲學(xué)序幕
1.1 Leonhard Euler,圣彼得堡、1736年
1.2 Leonhard Euler,柏林,1752年
1.3 Augustin Cauchy,巴黎理工學(xué)校(Ecole Polytechnique),1825年
1.4 Carl Friedrich Gauss,哥廷根,1833年
2.二維流形
2.1 Simon L'Huilier,日內(nèi)瓦皇家學(xué)院,1812-1813年
2.2 Niels Henrik Abel,挪威,19世紀20年代
2.3 Bernhard Riemann,哥廷根,1857年
2.4 August Ferdinand M6bius,萊比錫,1863年
2.5 Walther Dyck,慕尼黑,1888年
2.6 Henri Poincare,巴黎,188l 1907年
2.7 Paul Koebe,柏林,1907年
2.8 Hermann Weyl,哥廷根,1913年
2.9 Tibor Rad6,Szeged,1925年.
3.三維流形
3.1 Poul Heegaard,哥本哈根,1898年
3.2 Poincare,巴黎,1904年:Poincar6猜想
3.3 James W.Alexander,普林斯頓,20世紀20年代
3.4 Hellmuth Kneser,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1929年
3.5 Herbert Selferr,萊比錫,1933年
3.6 Edwin Moise,密西根大學(xué),1952年
3.7 Christos Papakyriakopoulos,普林斯頓,1957年
3.8 Wolfgang Haken,慕尼黑,F(xiàn)riedhelm Waldhausen,波恩,20世紀60年代
3.9 George D.Mostow,耶魯,1968年
3.1 0 William Thurston,普林斯頓,20世紀70年代后期
3.1 1 William Jaco,Peter Shalen,Klaus Johannson,20世紀70年代后期
3.1 2 Thurston,1982年:幾何化猜想
3.1 3 Richard Hamilton,康奈爾大學(xué),1982年
3.1 4 Grigori Perelman,圣彼得堡,2003年
4.四維流形
4.1 A.A.Markov Jr.,莫斯科,1958年
4.2 J.H.C.Whitehead,牛津,1949年
4.3 Vladimir Rokhlin,莫斯科,1952年
4.4 Michael Freedman,加州大學(xué)圣迭戈分校,1982年
4.5 Simon Donaldson,牛津,1983年
4.6 Clifford Taubes,哈佛,1987年
4.7 結(jié)語:接下來會是什么?
5.附錄:各節(jié)的進一步注記
6.致謝
7.圖片致謝
8.參考文獻
第二章 四十六年后的微分拓撲學(xué)
第三章 五十年前:五十和六十年代的流形拓撲學(xué)
第四章 P0inCare猜想
第五章 走向P0inCare猜想和三維流形的分類
第六章 Hilbert第18問題:關(guān)于晶體群、基本域和裝球
第七章 Nash的諾貝爾獎
第八章 雙曲幾何:前150年
第九章 在古老的Fine Hall中成長
第十章 拓撲流形與光滑流形
第十一章 關(guān)于三維Brieskorn流形A/(p,g,r)
第十二章 微分幾何中的問題微分幾何
第十三章 微分拓撲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