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相送》包括127則,《指南正法》包括87則。兩書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氣象方面的觀察方法,如太陽太陰出入時刻、逐月惡風、潮水消長、雷電、觀看星辰,以及定羅經下針、定舡行更數,和其他一些禁忌;第二部分是各州府山形水勢的記載,每一路程沿途各地作簡單說明;第三部分是各處往回針路、日清,與往還各地的羅經方向、路程遠近、礁石隱顯、打水深淺、能否停泊,都有詳載?!俄橈L相送》中“福建往琉球”一則記載了福建到琉球的海路,第一次出現(xiàn)了“釣魚嶼”(即釣魚島)、“赤坎嶼”(即赤尾嶼)的名稱。原文如下: 福建往琉球太武放洋,用甲寅針七更船取烏坵。用甲寅並甲卯針正南東墻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頭,又用乙辰取木山。北風東湧開洋, 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單卯取釣魚嶼。南風東湧放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頭,至彭家花瓶嶼在內。正南風梅花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單乙取釣魚嶼南邊,用卯針取赤坎嶼,用艮針取枯美山。南風用單辰四更,看好風單甲十一更取古巴山,即馬齒山,是麻山赤嶼,用甲卯針取琉球國為妙。以上是證明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命名和利用這些島嶼的文獻資料,是最有信服力的歷史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