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年代,工人在國家保護網下處于政治和經濟優(yōu)勢地位,工人幾乎都被國有和集體企業(yè)所容納,享受著終身就業(yè)的鐵飯碗,與干部相差無幾的工資待遇,擁有“從搖籃到墳墓”生老病死的福利保障以及優(yōu)越的社會地位,是實實在在的工人“老大哥”。然而,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別是國有企業(yè)改制時期,由于經濟迅速下滑、企業(yè)大面積虧損、破產,工人大量下崗。盡管下崗工人其后大多在社會上找到了新的位置,可從他們身上折射的諸如人生命運轉折、社會地位下降等問題卻無法改變。工人們承受了改革的陣痛和代價,從過去人人羨慕的工人“老大哥”到今天 “困難群體”的代名詞,其無論在生活上、思想上,還是社會地位上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動。這種變動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階層的變化,*折射了我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在制度設計、政策安排、政府角色以及組織功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渡鐣D型與工人生活軌跡變遷/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叢書》由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