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健康保險功能定位與保險行為理論
1.0 引言:人們?yōu)槭裁磿侗=】当kU
1.1 健康保險功能定位的發(fā)展演進歷程
1.1.1 早期醫(yī)療互助損失分擔思想與官辦醫(yī)療救助
1.1.2 健康保險的風險轉嫁功能
1.1.3 健康保險的社會穩(wěn)定器與經濟推進器功能
1.1.4 健康保險的工作鎖定與激勵功能
1.1.5 健康保險服務于國家社會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功能
1.1.6 從健康保障向多元化綜合功能的延伸
1.2 健康保險投保行為相關理論研究進展-.
1.2.1 保險的風險投資學說與健康投資理論
1.2.2 生命價值學說與健康保險杠桿理論
1.2.3 期望效用理論與風險偏好理論
1.2.4 前景理論及第三代風險理論相關學說
1.2.5 外部性與跨期決策時間偏好不一致理論
1.2.6 醫(yī)學的社會學本質說與全民健康覆蓋理念
1.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研究設計
1.3.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2 研究思路與主要研究內容和框架設計
第2章 健康保險投保主體及行為動機
2.1 健康保險投保主體構成與保費分擔方式
2.1.1 世界主要國家健康保險模式與費用分擔方式
2.1.2 不同模式下健康保險投保主體結構
2.1.3 健康保險改革趨勢與投保主體結構演變
2.2 健康保險投保行為動機:理論分析
2.2.1 健康保險投保動機形成和保險行為選擇
2.2.2 國家或代表國家行為的政府
2.2.3 用人單位或具有雇傭關系的責任主體
2.2.4 家庭或具有撫贍養(yǎng)責任的主體
2.2.5 被保險人作為投保人的健康保險投保動機
2.3 健康保險投保動機與保障效果評價:經驗證據(jù)
2.3.1 健康保險投保動機、保障效果評價模型與指標體系
2.3.2 宏觀層面的健康保險保障效果評價機制
2.3.3 用人單位層面的健康保險保障效果評價機制
2.3.4 家庭層面的健康保險保障效果評價機制
2.3.5 資本化價值視角的健康保險微觀保障效果評價機制
第3章 健康保險行為異象的形成機制
3.1 健康保險行為異象的標準經濟學診斷模型
3.1.1 健康保險的最優(yōu)購買理論范式模型
3.1.2 再保險市場最優(yōu)保單與風險分擔均衡模型
3.1.3 保險金融定價模型與市場均衡
3.2 對健康保險決策模型的心理編輯與行為異象
3.2.1 健康保險行為異象的內涵與理性偏離
3.2.2 對健康保險期望效用函數(shù)的心理編輯與行為異象
3.2.3 對健康保險金融定價模型的心理編輯與行為異象
3.2.4 對健康保險市場均衡的心理編輯與行為異象
3.2.5 對基本醫(yī)療保險的心理編輯與行為異象
3.3 健康保險行為異象的形成機制
3.3.1 期望效用函數(shù)模型的理性假設缺陷
3.3.2 健康保險決策的選擇效力不足
3.3.3 健康保險決策的跨期時間偏好不一致
3.3.4 健康保險價格歧視、厭惡不均等和“反逆向選擇”
3.3.5 生命價值對健康保險需求的特殊影響
3.3.6 健康保險投保目的的多元化
第4章 健康保險合約激勵與全民健康保險實現(xiàn)機制
4.1 前景理論下健康保險新型合約激勵理論框架
4.1.1 前景理論價值函數(shù)模型對期望效用函數(shù)模型的修正
4.1.2 前景理論風險概率加權下的價值函數(shù)模型
4.1.3 前景理論下健康保險有效需求區(qū)間函數(shù)模型
4.1.4 前景理論下健康保險新型合約激勵理論框架
……
第5章 健康風險損失補償合約激勵與全民健康覆蓋實現(xiàn)機制
第6章 健康風險治理合約激勵與服務國家社會治理機制
第7章 健康保險的生命價值保障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機制
第8章 主要研究結論、對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