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落盡是孤獨》本書主要收錄季羨林先生散文作品中關于兒時成長、海外求學、回國任教、出訪治學、晚年雜想等方面的文章,可以看作先生對其一生奮斗的回憶錄。全書共有五輯,分別是“痛別慈母:故鄉(xiāng)記憶”“踽踽獨行:從清華到哥廷根”“煢煢孑立:燕園耕耘”“兀兀窮年:遲來的學術春天”“浮世寂寥:三辭桂冠”。季老先生從山東臨清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成長為學貫中西、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師。他的一生,隨著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起起伏伏。先生以平實樸素之筆,記錄了自己所遇到的人和事,所經歷的美好和苦痛,豐富、坎坷而真實。到耄耋之年,在鮮花、榮譽和掌聲下所包圍的,卻是一份過于喧囂的孤獨?!稖嫔i啽M話愛國》本書是季羨林先生關于愛國情懷、國學傳承、文化交流的探索與研究的散文精選。第一輯為“滄桑閱盡話愛國”,先生在歷經磨難、挫折與打擊之后,仍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滿懷對祖國的熱愛和期待;第二輯為“國學求索無止期”,先生關于國學和道德的闡釋與思考,體現了這位世紀學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視和反思,滿含對祖國文化的深摯熱愛;第三輯為“西方不亮東方亮”,從更宏觀的角度,展現了先生對東方文化及東西方文化交流、比較的探索和研究,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位東方學者對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方文化復興的熱切期盼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期冀?!蹲鴵頃且馕醋恪繁緯饕珍浀氖羌玖w林先生關于讀書、寫作和治學的文章。第一輯為“半畝方塘一鑒開”,是他對讀書的意見和看法,以及部分書評、讀后感;第二輯為“一語天然萬古新”,是關于寫作的態(tài)度、技巧的闡釋;第三輯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是對治學態(tài)度和學術研究的思考,在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季羨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孜孜以求的治學態(tài)度,也就能夠明白季羨林先生在學術研究上成就卓越,成為“學界泰斗”的原因。《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部分,季羨林以耄耋老人的身份諄諄善誘地告訴人們一些質樸的哲理:人生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是什么、如何看待不完滿的人生,以及對待時間應采取的態(tài)度。他以慈愛的教誨表達了對年輕人的期盼,用淳樸的話語告誡年輕人為何要珍惜光陰。每年除舊迎新之際,他便展望未來、回首過去,坦然直面年齡、回憶與死亡。第二部分,季羨林回望一生,從少時離家奔赴濟南念書,到成為清華的教授,其間經歷了蔣介石的猖狂反共、日本軍的野蠻入侵以及德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自我的經歷照見時代的縮影。生病時的點滴感悟,匯聚成對醫(yī)生的感恩。他還提及老年人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去,以及自己的長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