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史料典籍北魏洛陽城市風貌研究:以《洛陽伽藍記》為中心

北魏洛陽城市風貌研究:以《洛陽伽藍記》為中心

北魏洛陽城市風貌研究:以《洛陽伽藍記》為中心

定 價:¥58.00

作 者: (韓)金大珍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歷史 中國史

ISBN: 9787516171639 出版時間: 2016-12-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北魏洛陽城市風貌研究:以為中心》以北魏洛陽城市風貌為主題,從建筑材料、建筑色調、夯筑技術、建筑淵源等方面考察洛陽的建筑風貌,借助交通網(wǎng)絡、經濟結構和里坊制度等內容分析洛陽的社會風貌,以禮樂制度、宗教信仰、文學特色為例展現(xiàn)洛陽的文化風貌,通過絲綢之路上的洛陽城以及朝鮮半島所反映的洛陽風貌之余波窺探洛陽風貌的流布與延伸。北魏時代洛陽地位顯要,洛陽城與周邊地區(qū)、與西域和外國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其文化因子隨之漂移,并在遙遠的異鄉(xiāng)留下足跡。本書著眼于城市風貌這一視角來研究洛陽,進而評判洛陽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之地位,可謂一種新的嘗試。

作者簡介

  金大珍,韓國大邱市人,河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先后就讀于韓國嶺南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中韓關系史的教學與研究,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10余篇,多次組織和參與中韓文化交流活動。

圖書目錄

序 緒言 一 研究現(xiàn)狀 二 選題意義 三 “風貌”釋義與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洛陽建筑風貌 第一節(jié) 黃色的建筑風貌——黃土地貌與夯土筑城技術的傳播 一 洛陽自然環(huán)境綜述:洛陽形勝與黃土地貌 二 黃土夯筑技術與城市文明 三 夯筑技術的傳播 四 北魏洛陽城的夯筑淵源 第二節(jié) 洛陽城的建制特點 一 北魏洛陽城的建制淵源 二 北魏洛陽城的建制 三 簡短的結論:揚棄與創(chuàng)新 第三節(jié) 鱗次櫛比的佛寺建筑 一 北魏佛教建筑風氣的流布 二 洛陽寺院分布統(tǒng)計 三 洛陽佛寺建筑形制:中國化的早期佛寺的建筑特色 第四節(jié) 洛陽城市環(huán)境建設 一 瓦、瓦當?shù)冉ㄖ牧吓c洛陽城建筑色調 二 洛陽城的綠化與園林式城市景觀 三 谷水環(huán)繞的城市水網(wǎng)以及洛陽城的水城形象 第二章 洛陽社會風貌 第一節(jié) 洛陽的交通面貌 一 洛陽城內交通網(wǎng) 二 以洛陽為中心的交通網(wǎng)絡 三 洛陽時代交通網(wǎng)絡的新氣象及其影響 第二節(jié) 洛陽的經濟面貌 一 洛陽城植物生態(tài)與城市種植業(yè) 二 傳統(tǒng)加工業(yè)與新興加工業(yè)的發(fā)展 三 繁榮的商業(yè) 四 洛陽城的寺院經濟 第三節(jié) 里坊背景下的洛陽社會(上) 一 洛陽城里坊居民分布的特點及其影響 二 “日常與狂歡”:佛寺與洛陽城之宗教氛圍 三 佛寺與洛陽城之世俗社會 第四節(jié) 里坊背景下的洛陽社會(下) 一 歷史與現(xiàn)實相交融的洛陽城 二 神靈與凡人共生的洛陽城 三 異彩紛呈的都市景觀 四 洛陽城社會生活 第三章 洛陽文化風貌 第一節(jié) 從禮制與服飾看洛陽時代的中原文化進程 一 禮制:洛陽時代國家政治理想的新形式 二 褒衣博帶:中原文化的外在象征 第二節(jié) 從云崗到龍門:從石窟藝術看洛陽文化進程 一 云崗石窟:印度和北方草原及中原藝術的匯聚與消長 二 龍門石窟的中原藝術風格 第三節(jié) 洛陽城大眾信仰 一 洛陽人的鬼魂信仰與北邙山歸宿 二 普渡眾生的/大乘佛教信仰 第四節(jié) 洛陽時代的文學取向 一 文學:一種話語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 重文藻的洛陽文風 第四章 洛陽風貌的凝聚與延伸 第一節(jié) 絲綢之路上的洛陽城 一 先秦以來絲綢之路拓展與洛陽國際地位的加強 二 從惠生、宋云行紀看北魏洛陽對西域的影響 三 洛陽(建康)與佛教文化要素——蓮花紋的綿遠流傳 第二節(jié) 三國時代的朝鮮半島與北魏的文化交流 一 朝鮮半島三國簡史 二 三國與中國南北朝關系 三 滲透于北魏政治的高句麗地緣因素 第三節(jié) 余音裊裊——洛陽風貌之余波 一 朝鮮半島的彌勒信仰與彌勒造像 二 中韓兩地共生的北邙山觀念 三 管弦樂組曲《洛陽》 余論 北魏洛陽時代的終結 一 北魏洛陽時代的歷史地位 二 洛陽時代的結束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