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形成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是劉少奇一生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chuàng)新中形成的一部重要著作,同時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學說史和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對于《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研究構成了劉少奇研究、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建設史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書的研究內容和主要目標在于:通過借鑒現(xiàn)有研究成果和深入挖掘相關文獻資料,立足于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中國共產黨建設實際的結合,以歷史、文本和價值為研究主線,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形成、版本變化及其基本思想的當代價值。具體地說,本書致力于以下三個方面問題的研究:第*,著眼于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中國共產黨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理論主線來深入研究《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形成的復雜歷史過程;第二,以1949年版、1962年版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以及這一著作的“未刊”內容為主,研究這一著作文本的演進和變化,并以此來凸顯劉少奇和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重大問題的認識變化;第三,分別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及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三個層面來分析研究《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理論價值。本書試圖一方面推進對《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研究、劉少奇思想研究以及中國共產黨思想史上重要著作文本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試圖通過這一研究來凸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艱辛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