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德”以“道”為本,“道”因“德”而生變的“道德”論
第一節(jié) 賈誼論“道”:本末皆道
一 道者所道接物也:本虛而術末
二 論道之接物:虛之接物與術之接物
三 品善之體:社會人倫的價值根據(jù)
第二節(jié) 賈誼的“德”論:“德有六理”與“德有六美”
一 “德有六理”說疏辨
二 “德有六美”說論析
第三節(jié) “六理生六法”與賈誼的用“六”思想
一 六理生六法
二 六行與六藝
三 賈誼“六則備矣”與數(shù)之用六、用五之爭
第二章 以道論政:基于“道德”論上的政治哲學建構
第一節(jié) 通觀古今之治:為政以道
一 治道——“行道之謂也”
二 觀之上古:圣王的道治理念
三 察盛衰之理:道不可離
第二節(jié) 大政——民無不為本也
一 先秦民本思想略述
二 賈誼對先秦民本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 重評賈誼的民本思想
第三節(jié) 以公心治天下及以愛民為忠的君臣之道
一 君道:天下為公與以道取賢
二 臣道——愛民忠君
三 君臣關系:以行道為前提
第三章 驗之當世:道治與漢初政權建構
第一節(jié) 禮的功能意義
一 賈誼禮論思想的背景:禮的深入人心與漢初無為而治的隱憂
二 概論禮的功能: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三 論禮之正、禮之分、禮之數(shù)、禮之至、禮之質
四 論禮容:言動以紀度
五 從君威的角度論體貌大臣與刑不至君子
六 法——仁義之輔
第二節(jié) 定立經制
一 諸侯王的隱患與對策
二 匈奴寇邊與三表五餌
三 民俗敗壞與定立經制
第三節(jié) 任親與傳賢的彌合——保傅制度
一 讓賢觀念及其對漢初統(tǒng)治者的影響
二 立后:天下之至義
三 保傅:保其身體、傅其德性
第四章 體道君子:專制初期士人的生存境遇
第一節(jié) 道之將行——真誠慘怛的忠臣
一 “質勝”時代的理性光芒
二 事君以道、忠而忘身
第二節(jié) 道之不行——體悟生命之道
一 品性高潔,異乎犬羊
二 “天不可與慮,道不可與謀”的生命哲學
第三節(jié) 文以載道與不遇現(xiàn)象
一 文以載道:紐之王教,本乎勸誡
二 懷才不遇的憂思意象
結語:兼容并蓄,歸宗于儒:賈誼“道”論的特點及其哲學史意義
一 兼容百家的學術氣象
二 “道德之意”與漢初儒家“無為之治”
三 “漢道”:“以禮為治”與“以德化民”是否沖突?
四 對漢初儒學的一些認識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