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間藝術史/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藝術史系列叢書》主要以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書中以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契丹、蒙古族等幾個北方游牧民族的民間藝術為個案,在廣泛意義上討論民間藝術與其持有者及其文化生態(tài)語境之間的關系。所以《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間藝術史/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藝術史系列叢書》主要從兩個視角對其進行探究。藝術學的視角即從民間藝術形態(tài)人手,以往很多學者總是從審美角度對民間藝術進行研究,他們多是從民間藝術的造型、色彩等方面切入,非常注重這些藝術的外在形制,但對其背后民間藝術的民俗意義則很少涉及,這是《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間藝術史/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藝術史系列叢書》要彌補的地方,即除了對藝術形制等進行探究外,還要從民俗學視角進行研究。所謂的民俗學視角則是將多數藝術研究者很少關注的民眾,也就是文化持有者放置在研究之中,并且把藝術所生成的文化背景也要放置進去,從而對民間藝術進行全面詮釋,這是一種全景式的藝術文化研究方式。另外,我們在進行研究的時候,人類學方法是個很好的借鑒。按照人類學的傳統(tǒng),研究初步階段,需要給研究內容限制一個地域性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我們對研究對象進行一定程度的深描。“深描的特點就是復雜的專門性和情境相關性;而這些反過來必須主要依靠長期的,廣泛參與的定性研究,而且這研究在一個小規(guī)模的,甚至閉塞的環(huán)境中進行?!盵10]對民間藝術進行深描會有利于我們傘景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