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韓國儒學*專家尹絲淳教授*具代表性的著作,也是當今韓國學界評價*高的儒學史著作。作者從韓國儒學的淵源開始,按照時代發(fā)展對韓國儒學進行了分階段、有重點的剖析,并對每一階段思想發(fā)展的特征進行了深有力度的把握。與其他儒學史著作相比,本書的特點在于作者力圖從儒學的普遍性中來闡明韓國儒學的特殊性,從韓國文化整體發(fā)展的脈絡即“韓國文化史”的角度出發(fā),以“特定時期的代表思想”或“時代理念”為基準將韓國儒學發(fā)展史劃分為九個階段:(1)從本土固有巫俗思想來探究儒學(前2—10世紀初期);(2)受佛教牽制的儒學之功能(10—14世紀);(3)性理學形成期至成熟期的政治與倫理思想(14—16世紀);(4)禮學時代的兩種實學思維(17—18世紀初期);(5)陽明學與西學的挑戰(zhàn)及吸收(17世紀末—18世紀中期);(6)性理學思維的崩潰,后期實學的集大成(18世紀中期—19世紀中期);(7)斥邪衛(wèi)正思想的主理論傾向(19世紀中期—20世紀初期);(8)追求獨立的改新儒學的構想(20世紀初期—20世紀中期);(9)儒學的現(xiàn)代性研究(20世紀中期—20世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