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臺灣:1620—1945》以全球視野展現了臺灣社會1620年至1945年之間的發(fā)展變遷。自明末漢人移民來臺墾荒至1945年光復回歸,臺灣從邊陲小島逐漸成為外貿重鎮(zhèn),成為古老中國探索外部世界的尖端,三百多年里,歷經荷蘭占據、鄭氏王朝、清朝統(tǒng)一、日本殖民,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不斷演變,既跌蕩起伏,又血淚交融,令人感慨不已。 同時,由于臺灣近現代受到日本殖民戕害,因此貫穿《發(fā)現臺灣:1620—1945》的另一主旨,集中在19世紀中期中國和日本共同面臨的國運抉擇之比較——如何融入全球化的工商業(yè)潮流并重塑國民精神。前者執(zhí)著于西洋軍事技術,卻因循守舊,缺乏全盤思維;而后者從根本入手,全面借鑒西方先進文明,從而崛起于東方,甚至一度成為中國極大的威脅。撫今追昔,今天中國再次處在現代化的關鍵時刻,如何汲取歷史經驗教訓,重塑大國文明,值得所有國人深思。 《發(fā)現臺灣:1620—1945》取材廣博,文筆淺顯,同時又觀點新鮮,寓意高遠。想要了解臺灣對于中華民族的特殊性和影響力,本書正是首當的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