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塑造自我文化形象:中國對外翻譯現象研究
一、翻譯的功能———塑造異文化形象和自我文化形象
二、對外翻譯與自我文化形象的塑造
三、對外翻譯與中國文化形象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晚清和民國時期:中國對外文學翻譯傳統(tǒng)的肇始和形成
第一節(jié) 英美出版的中國文學譯作
一、旅美和旅英學人的譯介
(一)蔡廷干和 《唐詩英韻》
(二)熊式一譯中國傳統(tǒng)戲劇
(三)初大告譯中國詩文
二、中外合作翻譯的中國文學作品
(一)中外合譯古典文學作品
(二)中外合譯現代文學作品
第二節(jié) 國內出版的中國文學譯作
一、國外在華機構出版的譯作
二、國內出版的古典文學譯作
(一)英譯古典詩詞
(二)張則之及其英譯 《北平民謠》
(三)英譯古典小說
(四)英譯長篇筆記體散文
三、國內出版的現代文學譯作
(一)英譯現代小說
(二)英譯現代戲劇
第三節(jié) 國內早期英文期刊對中國文學的譯介
一、早期英文期刊與中國文學的傳播
二、《中國簡報》及其譯介中國現代文學的嘗試
三、《天下月刊》及其在譯介中國文學中的成就
第四節(jié) 早期旅法學人對中國文學的譯介
一、早期零星的譯介活動
二、晚清中學西漸的真正先驅———陳季同
三、曾仲鳴譯介中國古今詩歌
四、敬隱漁與中國現代小說法譯之開端
五、徐仲年與中國詩文的法譯
六、梁宗岱與法譯 《陶潛詩選》
七、羅大岡與中國古詩文的翻譯
八、其他旅法學者的貢獻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作為國家行為的對外文學翻譯
第一節(jié) 作為國家行為的對外文學翻譯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家新使命
二、國家權力話語對對外翻譯的贊助與制約
(一)翻譯的政治定位
(二)對外翻譯的贊助機構———作為國家對外宣傳機構的外文出版社
(三)中國文學的翻譯、出版與銷售
(四)編、譯者主體性的弱化
第二節(jié) 英譯中國文學作品與新中國形象構建
一、《中國文學》英譯概覽
二、外文出版社英譯中國文學作品單行本出版總論
(一)古典文學作品的英譯
(二)現代文學作品的英譯
(三)當代文學作品的英譯
第三節(jié) 革命歷史小說英譯個案分析——— 《林海雪原》英譯
一、革命英雄傳奇:《林海雪原》
二、從革命英雄到意識形態(tài)典范
(一)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的崇高思想
(二)言行文明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改革開放之前:特殊背景下的文學輸出
第一節(jié) “拿來”與 “送出”的相對平衡
第二節(jié) “樣板戲”的翻譯
第三節(jié) 浩然等少數作家作品的翻譯
第四節(jié) 其他作品的翻譯
第五節(jié) 毛澤東詩詞的翻譯
一、文學文本與政治文本
二、縮微 “譯場”———特殊經典的翻譯方式
三、“定本”和 “范本”———比較視角下的毛詩1976英譯本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