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工業(yè)技術理論/總述全球油氣分布規(guī)律及發(fā)展戰(zhàn)略

全球油氣分布規(guī)律及發(fā)展戰(zhàn)略

全球油氣分布規(guī)律及發(fā)展戰(zhàn)略

定 價:¥78.00

作 者: 康玉柱 等
出版社: 地質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6082496 出版時間: 2016-03-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全球油氣分布規(guī)律及發(fā)展戰(zhàn)略》提出了全球運動起源及大陸變遷的主要因素;論述了全球主要構造體系類型特征;劃分出全球沉積盆地三大類型,即: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中新生代斷坳盆地及中新生代前陸盆地;總結了各大區(qū)油氣分布規(guī)律;分析了全球油氣資源潛力及全球油氣發(fā)展戰(zhàn)略。《全球油氣分布規(guī)律及發(fā)展戰(zhàn)略》可供從事油氣地質勘探的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全球油氣分布規(guī)律及發(fā)展戰(zhàn)略》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1 全球油氣資源現(xiàn)狀
1.1 全球油氣資源
1.2 全球石油資源量的類型
1.3 全球待探明石油資源量
1.4 全球油氣資源分布
1.5 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儲量
1.5.1 石油儲量的大區(qū)分布
1.5.2 石油剩余可采儲量最大的國家
1.6 全球石油產量的分布
1.7 全球油氣資源在不斷增長
1.8 全球油氣勘探潛力巨大
2 全球區(qū)域地質概況
2.1 地殼運動的起源
2.1.1 地殼運動的主要原因
2.1.2 天體對地球的影響
2.1.3 來自地球自身內部的原因
2.1.4 地殼厚度、密度的差異造成的地應力
2.1.5 大陸(地塊)在地質歷史演化中是不會漂移的
2.2 全球主要構造運動
2.2.1 中元古代與新元古代之間的構造運動
2.2.2 志留紀與泥盆紀之間的構造運動(海西運動第一幕)
2.2.3 天山運動(海西運動第一幕)
2.2.4 中、晚三疊世之間的構造運動
2.2.5 侏羅紀與白堊紀之間的構造運動
2.2.6 古近紀與新近紀之間的構造運動
2.3 全球主要構造體系概述
2.3.1 緯向構造體系
2.3.2 經向構造體系
2.3.3 反“S”型構造體系
2.3.4 “山”字型構造體系
2.3.5 NNE向構造體系
2.3.6 NE向構造體系
2.3.7 NW向構造體系
2.3.8 旋扭構造體系
2.3.9 輻射狀構造
2.4 全球地塊形成的主要因素
2.4.1 碰撞作用
2.4.2 碰撞造山系
3 全球沉積體系概述
3.1 寒武系一中奧陶統(tǒng)
3.2 上奧陶統(tǒng)一泥盆系
3.3 石炭系
3.4 上石炭統(tǒng)(賓夕法尼亞亞系)一下二疊統(tǒng)
3.5 三疊系一下侏羅統(tǒng)
3.6 中侏羅統(tǒng)一下白堊統(tǒng)
3.7 白堊系
3.8 古近一新近系
4 全球含油氣盆地主要類型
4.1 克拉通盆地
4.1.1 克拉通盆地概念
4.1.2 克拉通盆地形成與演化
4.2 中新生代斷陷盆地
4.3 前陸盆地
4.3.1 陸相前陸盆地
4.3.2 海相前陸盆地
5 全球油氣分布規(guī)律
5.1 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油氣分布規(guī)律
5.1.1 層位上分布
5.1.2 油氣橫向分布
5.2 中新生代斷陷盆地
5.2.1 陡坡帶
5.2.2 洼陷帶
5.2.3 中央背斜帶
5.2.4 緩坡帶
5.2.5 “斷裂坡折帶一低位扇”巖性油藏
5.2.6 俄羅斯薩哈林盆地
5.2.7 中亞地區(qū)卡拉庫姆盆地
5.2.8 中亞南里海盆地
5.3 中新生代前陸盆地
5.3.1 中國前陸盆地分布
5.3.2 喀爾巴阡前陸盆地
5.3.3 中東扎格羅斯前陸盆地
5.3.4 阿拉斯加前陸盆地
6 各大區(qū)(地塊、國家)油氣分布規(guī)律
6.1 中國的油氣分布
6.1.1 古生代克拉通盆地
6.1.2 中新生代前陸盆地
6.1.3 中新生代斷陷盆地
6.2 西西伯利亞盆地油氣分布規(guī)律
6.2.1 油氣勘探現(xiàn)狀
6.2.2 石油地質基本特征
6.2.3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3 東西伯利亞盆地的油氣分布
6.3.1 概況
6.3.2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4 伏爾加一烏拉爾(?。┯蜌夥植?br />6.4.1 概況
6.4.2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4.3 油氣橫向分布
6.5 蒂曼一伯朝拉含油氣盆地(省)石油地質和資源潛力
6.5.1 概況
6.5.2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5.3 油氣橫向分布
6.6 北高加索含油氣省
6.6.1 概況
6.6.2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6.3 油氣橫向分布
6.7 中亞地區(qū)油氣分布
6.7.1 概況
6.7.2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7.3 油氣橫向分布
6.8 中東地區(qū)油氣分布
6.8.1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8.2 油氣橫向分布
6.9 亞太地區(qū)油氣分布
6.9.1 油氣資源概況
6.9.2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9.3 油氣橫向分布
6.9.4 澳大利亞的油氣分布
6.10 非洲東北部油氣分布
6.10.1 概況
6.10.2 油氣層系分布
6.10.3 各盆地油氣分布
6.10.4 油氣橫向分布
6.11 美國的油氣分布
6.11.1 概況
6.11.2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11.3 油氣橫向分布(以二疊盆地為代表)
6.12 南美洲油氣分布
6.12.1 概況
6.12.2 油氣在層位上的分布
6.12.3 油氣空間分布特征
7 全球油氣資源的潛力
7.1 全球油氣資源總量不斷增加
7.2 中國油氣資源潛力
7.2.1 概況
7.2.2 油氣勘探領域廣泛
7.2.3 油氣田采收率提高
7.3 俄羅斯油氣資源潛力
7.3.1 概況
7.3.2 油氣資源潛力
7.4 中東地區(qū)油氣資源潛力
7.4.1 概況
7.4.2 油氣資源潛力
7.5 亞太地區(qū)油氣資源潛力
7.5.1 中部和西部油氣區(qū)
7.5.2 加里曼丹及南海周緣地區(qū)
7.5.3 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
7.5.4 印度次大陸周緣大陸架及擠壓帶
7.5.5 低勘探程度的盆地資源潛力大
7.5.6 深水區(qū)勘探前景較好
7.5.7 天然氣勘探潛力大
7.5.8 主要油氣田儲量增長潛力較大
7.6 非洲油氣資源潛力
7.6.1 概況
7.6.2 非洲東部各盆地潛力分析
7.6.3 不同類型盆地油氣地質條件分析
7.7 美國油氣資源潛力
7.7.1 概況
7.7.2 油氣潛力
7.8 南美洲油氣資源潛力
8 全球油氣資源發(fā)展戰(zhàn)略
8.1 全球油氣資源發(fā)展戰(zhàn)略
8.1.1 “兩個?!睉?zhàn)略
8.1.2 “兩個非”戰(zhàn)略
8.1.3 全球油氣發(fā)展戰(zhàn)略地區(qū)
8.1.4 油氣勘探發(fā)展趨勢
8.2 全球主要地區(qū)油氣勘探方向
8.2.1 中國油氣勘探方向
8.2.2 西西伯利亞盆地勘探方向
8.2.3 東西伯利亞盆地勘探方向
8.2.4 中亞地區(qū)勘探方向
8.2.5 中東地區(qū)勘探方向
8.2.6 亞太地區(qū)油氣勘探方向
8.2.7 非洲油氣勘探方向
8.2.8 美國油氣勘探方向
8.2.9 南美洲油氣勘探方向
9 結論和建議
9.1 全球油氣資源潛力巨大
9.2 提出了地球動力起源的因素
9.3 劃分了全球主要構造體系類型
9.4 首次提出全球自寒武系以來未發(fā)生過區(qū)域性變質作用
9.5 當前油氣勘探開發(fā)的特點
9.6 揭示了全球油氣分布規(guī)律
9.7 提出了全球油氣資源發(fā)展戰(zhàn)略
9.7.1 “兩個?!焙汀皟蓚€非”戰(zhàn)略
9.7.2 全球油氣發(fā)展戰(zhàn)略地區(qū)
9.7.3 油氣勘探發(fā)展趨勢
9.7.4 油氣勘探總方向設想
主要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