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目錄
代序
緒論:文明的起源與認同的產生
第一節(jié) 文明起源問題的研究概況
第二節(jié) 文明的概念
第三節(jié) 文明的內涵和動力
第四節(jié) 文明起源問題的諸多探索路徑
第五節(jié) 本書主要內容和章 節(jié) 構成
第一章 中國文明東西二元說新論
第一節(jié) 考古學視野下的東西二元對立:以三足器為例
第二節(jié) 綠松石、花邊罐和其他一些標志性分野特征
第三節(jié) 東方文化的西進與中原龍山文化的產生
第四節(jié) 仰韶文化部分西遷與馬家窯文化的產生
第五節(jié) 廟底溝二期文化族屬的探尋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夏文化的起源:陶寺文化的性質與族屬補證
第一節(jié) 陶寺遺址與夏文化起源的關系
第二節(jié) 陶寺“廟底溝二期文化層”性質判斷
第三節(jié) 陶寺文化早期的都邑文化特征與堯舜時期聯盟古國
第四節(jié) 陶寺文化中期的集權性文化特征與夏文化的產生
第五節(jié) 陶寺文化晚期龍山特征的回歸與夏商周三代文化分野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商文化的起源與龍山文化的復興
第一節(jié) 先商文化與龍山文化的淵源關系
第二節(jié) 商文化的地望
第三節(jié) 商代的都邑統(tǒng)治結構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戎的產生:以魏營子文化為例
第一節(jié) 魏營子文化的獨特性
第二節(jié) 魏營子文化與相關文化年代上的銜接關系
第三節(jié) 魏營子文化與相關文化的考古學聯系
第四節(jié) 魏營子文化與相關文化的歷史文獻聯系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周文化的起源:從三里橋到碾子坡
第一節(jié) 從三里橋到碾子坡:周人的起源與周夏關系
第二節(jié) 商周關系的歷史地理考證與周人的流轉過程
第三節(jié) 稷的出身與文王受命的文本隱喻
第四節(jié) 太伯奔吳與文王伐崇:周人克商的歷史進程
第五節(jié) “歸馬于華山之陽”辨正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夷的出現:周人克商之后的社會治理
第一節(jié) 周人克商之初的基本態(tài)勢
第二節(jié) 緣起:武王之憂、周公之祝、嘉禾之命
第三節(jié) 治理:天室、天邑、成周
第四節(jié) 天命:大誥、召誥、多士
第五節(jié) 有禮:皇矣、酒誥、梓材
本章小結
結語:孔子的夷夏觀與諸夏認同的起源
參考文獻目錄
Abstracts
索 引
后記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