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外科學骨科創(chuàng)面修復手術學

骨科創(chuàng)面修復手術學

骨科創(chuàng)面修復手術學

定 價:¥280.00

作 者: 侍德 著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13095282 出版時間: 2017-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9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骨科創(chuàng)面修復手術學》為骨科創(chuàng)面修復領域的專業(yè)性著作,內容涵蓋修復重建外科在骨科創(chuàng)面方面的應用范圍、骨科創(chuàng)面修復的基本技術闡述、肌體軟組織缺損的修復重建、足底創(chuàng)面的修復、壓瘡創(chuàng)面的修復、慢性骨髓炎和關節(jié)炎的創(chuàng)面修復?!豆强苿?chuàng)面修復手術學》作者從業(yè)50余年,率先在國內提出了多種皮瓣的應用,在骨科領域享有較高聲譽,《骨科創(chuàng)面修復手術學》是其畢生經驗的學術總結,因此獲得張滌生、王澍寰、顧玉東三位院士的力薦,適合廣大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的醫(yī)師和醫(yī)學生參考。

作者簡介

  侍德,1928年出生,1955年畢業(yè)于中國醫(yī)科大學;曾任南通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骨科主任醫(y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骨科及創(chuàng)傷研究室主任、手外科研究中心顧問,中華顯微外科學會第1屆委員,中華手外科學會第1屆委員,中華醫(yī)學會江蘇省分會骨科、顯微外科副主任委員,手外科學組主任委員。擔任《中華手外科雜志》副總編輯,《中華顯微外科雜志》與《中華修復重建雜志》編委?,F(xiàn)任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主任醫(yī)師、教授,南通大學手外科研究中心顧問,江蘇省手外科臨床醫(yī)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手外科雜志》顧問、《中國上肢外科雜志》顧問,國際脊髓學會和中國脊髓損傷學會副主任委員。長期致力于骨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擅長骨科、手外科、顯微外科,特別是將顯微外科和整形外科技術用于骨科和手外科有獨特的經驗,在國內居領先地位:在上頸椎前路手術、胸腰椎骨折前方固定術及人工椎體置換術等方面都有貢獻。編著《矯形外科手術進路圖解》《骨科修復重建手術學》《骨科手術進路圖解》(彩圖版)和《矯形外科進路手術學》,參與主編《手外科手術學》和《手外科學》,與全國骨科專家合著的有《矯形外科學》《現(xiàn)代顯微外科學》《顯微外科進展》《現(xiàn)代骨科手術學》《實用急診醫(yī)學》《外科解剖學》《整形外科學》《交通醫(yī)學》《外科學——前沿與爭論》等20部專著,發(fā)表論文100多篇。獲國家、部級、省級科技獎共10多項。其中《手外科手術學》獲得第十一屆全國科技圖書二等獎,《手屈肌腱二區(qū)亞分區(qū)及各亞區(qū)內損傷修復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他榮譽和稱號包括:1981年江蘇省勞動模范,1991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共產黨員,1993年江蘇省教委和江蘇省學位委員會研究生教師,1984年、1986年兩次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992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并獲得“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獲中國顯微外科杰出貢獻獎。2012年獲江蘇省骨科杰出貢獻獎。2012年獲南通醫(yī)學會首屆醫(yī)師終身榮譽獎。2015年獲“江蘇省第二三屆醫(yī)師終身榮譽獎”稱號。

圖書目錄

1.緒論
1.1 修復重建外科在骨科創(chuàng)面方面的應用范圍
1.1.1 急性開放性損傷伴有軟組織缺損的修復
1.1.2 創(chuàng)傷性晚期軟組織缺損或瘢痕攣縮
1.1.3 骨科疾病所致肢體軟組織缺損的修復
1.1.4 壓瘡的修復
1.2 骨科創(chuàng)面的病因與類型
1.2.1 骨科創(chuàng)面的病因
1.2.2 骨科創(chuàng)面的類型
1.3 修復重建外科在骨科方面應用的基本原則
1.3.1 嚴格掌握手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1.3.2 重視術前準備
1.3.3 手術計劃性
1.4 手術時間的選擇
1.4.1 早期修復重建手術
1.4.2 延期修復手術
1.4.3 擇期修復術
2.骨科創(chuàng)面修復的基本技術——組織移植
2.1 皮(膚移植)片移植
2.1.1 皮膚的組織結構
2.1.2 皮片的類型、優(yōu)缺點和適應證
2.1.3 供皮區(qū)和切取皮片厚度選擇
2.1.4 皮片移植的技術
2.2 皮辦移位術
2.2.1 皮膚的血管分布
2.2.2 皮辦的分類
2.2.3 帶蒂皮辦移植
2.2.4 游離皮辦(吻合血管的皮辦)移植
2.2.5 臨床常用皮辦設計和切取方法
2.3 肌-肌皮辦移植
2.3.1 肌-肌皮辦的血管解剖
2.3.2 肌-肌皮辦的臨床類型
2.2.3 肌-肌皮辦的優(yōu)缺點
2.3.4 肌-肌皮辦移植的適應證
2.3.5 肌-肌皮辦移植選擇的原則
2.3.6 肌-肌皮辦移植的手術方法
2.3.7 肌-肌皮辦術后處理
2.3.8 幾種常用肌皮辦的設計
2.4 骨辦與骨膜辦移植
2.4.1 骨與骨膜的血供解剖
2.4.2 常用的幾種游離骨辦和骨膜辦的設計與切取
2.4.3 游離骨膜移植的設計與切取
3.肢體軟組織缺損的修復重建
3.1 概述
3.1.1 肢體軟組織損傷性缺損創(chuàng)面的病因和臨床表現(xiàn)
3.1.2 各類創(chuàng)面修復前的處理原則與步驟
3.1.3 肢體軟組織缺損的修復時間選擇
3.2 肢體軟組織缺損的創(chuàng)面修復
3.2.1 推進皮辦修復指端和指腹創(chuàng)面
3.2.2 島狀推進皮辦修復指端和指腹創(chuàng)面
3.2.3 帶指背神經鄰指皮辦修復指端和指腹側創(chuàng)面
3.2.4 交叉門式皮辦修復雙指外傷創(chuàng)面
3.2.5 魚際皮辦和鄰指皮辦聯(lián)合修復雙指指腹創(chuàng)面
3.2.6 示指背側帶神經血管島狀辦修復拇指指腹創(chuàng)面
3.2.7 趾腹游離皮辦修復手指指腹缺損
3.2.8 游離足背雙葉皮辦修復多手指指腹創(chuàng)面
3.2.9 前臂逆行島狀皮辦修復虎口創(chuàng)面
3.2.10 第1、2趾趾蹼游離皮辦移植修復虎口創(chuàng)面
3.2.11 腹部帶蒂皮辦移植修復手掌、手背、手腕創(chuàng)面
3.2.12 髂腹股溝軸型皮辦移植修復手掌、手背、腕部創(chuàng)面
3.2.13 前臂逆行島狀皮辦修復手掌、手背、手腕創(chuàng)面
3.2.14 游離皮辦修復手掌、手背側、腕部創(chuàng)面
3.2.15 前臂逆行島狀皮辦與游離皮辦聯(lián)合修復雙手掌或雙手背創(chuàng)面
3.2.16 游離肌皮辦修復手掌、手背伴前臂嚴重軟組織缺損創(chuàng)面
3.2.17 中指尺側、環(huán)指橈側雙島皮辦修復拇指中段以遠皮膚撕脫傷
3.2.18 示指背側、中指橈側雙島皮辦修復拇指中段以遠皮膚撕脫傷
3.2.19 足母趾甲皮辦修復拇指皮膚撕脫傷
3.2.20 第2、3趾帶翼趾甲辦修復第2、3指皮膚撕脫傷
3.2.21 帶側翼的趾甲辦修復第2、3、4多指撕脫傷
3.2.22 腹部袋形皮辦修復全手手套式撕脫傷
3.2.23 組合皮辦修復全手套撕脫傷創(chuàng)面
3.2.24 撕脫皮辦削去皮下脂肪原位縫回方法
3.2.25 腹部大型皮辦修復手及前臂廣泛創(chuàng)傷后創(chuàng)面
3.2.26 吻合血管游離皮辦在前臂的應用
3.2.27 帶血管神經游離肌皮辦修復前臂嚴重伴肌肉缺損的創(chuàng)面
3.2.28 帶血管蒂的胸外側島狀皮辦修復肘部創(chuàng)面
3.2.29 軸狀背闊肌肌皮辦修復腋窩組織缺損
3.2.30 軸狀腓腸肌內側頭肌皮辦修復小腿部前方深度軟組缺損
3.2.31 同側腓腸肌內側頭肌皮辦修復小腿部前中下方創(chuàng)面
3.2.32 交叉腓腸肌肌皮辦修復小腿中下段的深度創(chuàng)面
3.2.33 足背島狀皮辦移位修復小腿遠端創(chuàng)面
3.2.34 游離背闊肌肌皮辦修復小腿上中下段的創(chuàng)面
3.2.35 游離髂骨肌皮骨辦移植修復骨骨不連伴局部瘢痕
3.2.36 小隱靜脈腓腸神經蒂皮辦移位修復小腿中下段前方創(chuàng)面
3.2.37 游離皮辦修復足背外傷性深度軟組織缺損的創(chuàng)面
3.2.38 交叉小腿皮辦修復足背足趾創(chuàng)面
4.足底創(chuàng)面的修復
4.1 概述
4.1.1 足跟和足底組織缺損的病因與機制
4.1.2 修復重建外科技術在足跟或足底組織缺損應用的病理基礎和適應證
4.1.3 修復重建外科技術在足跟或足底組織缺損應用的術前準備和手術步驟
4.2 修復重建外科技術在足跟或足底組織缺損中的應用
4.2.1 足跟后上方下降筋膜皮辦修復足跟后側的創(chuàng)面
4.2.2 足跖推進皮辦修復足跟創(chuàng)面
4.2.3 足背島狀皮辦移位修復足跟創(chuàng)面
4.2.4 跖內側島狀皮辦移位修復足跟跖面軟組織缺損
4.2.5 跖內側島狀跼外展肌皮辦移位修復足跟跖側深部組織缺損
4.2.6 小腿逆行內側島狀皮辦移位修復足底前方外傷創(chuàng)面
4.2.7 游離皮辦移植修復足跟或足底大部或全部缺損
4.2.8 游離肌皮辦移植修復足跟或足部組織缺損
5.壓瘡創(chuàng)面的修復
5.1 概述
5.1.1 壓瘡發(fā)生機制和病理改變
5.1.2 修復重建外科技術在壓瘡應用的理論基礎
5.1.3 修復重建外科技術在壓瘡應用的適應證和術前準備
5.1.4 修復重建外科技術在壓瘡應用中的原則與方法
5.2 骨科不同部位壓瘡具體病例的修復方法
5.2.1 旋轉筋膜皮辦修復髂前上棘部壓瘡
5.2.2 旋轉闊筋膜皮辦修復大轉子部壓瘡
5.2.3 闊筋膜張肌皮辦修復大轉子壓瘡
5.2.4 雙側臀部軸型扇狀旋轉皮辦修復骶尾部壓瘡
5.2.5 單側臀大肌肌皮辦修復骶部壓瘡
5.2.6 雙側臀大肌肌皮辦修復骶部壓瘡
6.慢性骨髓炎的創(chuàng)面修復
6.1 概論
6.1.1 修復外科技術在慢性骨髓炎應用的病理基礎
6.1.2 修復外科技術在慢性骨髓炎應用的適應證與手術前準備
6.1.3 修復外科技術在慢性骨髓炎和關節(jié)炎的手術步驟
6.1.4 修復重建外科技術在慢性骨髓炎應用的幾種方法
6.2 骨科不同部位慢性骨髓炎修復方法
6.2.1 足背游離皮辦修復虎口部掌、指骨骨髓炎病灶切除的缺損
6.2.2 腹部大型動脈皮辦修復橈骨或尺骨外露骨壞死所致骨髓炎創(chuàng)面
6.2.3 軸型筋膜皮辦修復脛骨慢性骨髓炎病灶切除的缺損
6.2.4 同側腓腸肌內側頭肌皮辦修復脛骨上1/3慢性骨髓炎創(chuàng)面
6.2.5 交叉腓腸肌內側肌皮辦修復小腿慢性骨髓炎創(chuàng)面
6.2.6 背闊肌肌皮辦游離移植修復脛骨慢性骨髓炎病灶切除的缺損
6.2.7 髂骨皮辦游離移植修復脛骨慢性骨髓炎病灶切除的缺損
6.2.8 乳腺胸大肌皮辦修復胸骨骨髓炎病灶切除缺損
6.2.9 腓動脈逆行足母長屈肌島狀肌辦伴島狀皮辦修復跟骨慢性骨髓炎創(chuàng)面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