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1561年1月22日,是英國*名的哲學家、散文作家、政治家。這位不朽的巨人是一位全才、多面手,他不僅在文學、哲學上有頗深的造詣,在自然科學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一位并不多見的文理雙全的學者,是馬克思口中的“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出生于倫敦一個**官員家庭。他的父親尼古拉·培根爵士貴為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這樣顯赫的出身,讓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宮廷的機會。他曾擔任掌璽大臣和大法官的職位。臨近晚年,培根脫離了政治活動,開始專門從事不同的學術研究。弗朗西斯·培根是新貴族的思想代表,他反對君權神授和君權無限,主張限制王權;擁護清教,主張改革,但反對革命。培根反對經院哲學,提出知識就是力量。他是**個意識到科學及科學方法論的歷史意義,并且通過分析和確定的方法來表達它的應用方式,給予科學運動新的發(fā)展方向和動力的哲學家。在哲學上,他提出唯物主義經驗論的一系列原則,認為感覺是認識的開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識的泉源。他重視制定系統(tǒng)的歸納邏輯,強調實驗對認識的作用。1605年他出版了**本書《學術的進展》,這也是詮釋他的見解的**本通俗讀物。主要論述“學問和知識的功效,兼及增廣知識的價值和榮耀”。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論》是培根*重要的*作。這部*作基本上是號召人們采用實驗調查法,哲學家把它看成是從古代唯物論向近代唯物論轉變的先驅。培根計劃分六個部分來寫一部巨*《偉大的復興》,直到他去世時這個計劃也沒有完成。培根也是**的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論說文集》,文筆優(yōu)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