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經典語釋系列:黃帝內經素問語釋(套裝上下冊)》此次修訂,仍以原書稿為底本,主要做了以下幾點改動。一、對原書稿的誤字,盡予改正。二、原書稿中的亡篇《本病論》與《刺法論》,是在宋代被發(fā)現,但宋臣林億“校正醫(yī)書局”,認為新發(fā)現二篇為偽書,不應納入正文中,而《黃帝內經素問語釋》由于當時水平不及,考慮不周,將二篇內容納入正文,本次特將其抽出,放入書后作為補篇。三、原書稿中,注釋諸項,凡有不足者,酌加補釋或補加書證。四、凡發(fā)現校勘、注釋與語釋中有誤者,均予改正。五、經文中有延誤已久,歷來著家均未曾改過者,本次特參照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及唐·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二書大膽地做了改正。六、凡篇文中有隱而未發(fā)者,再加以補充說明。七、《素問》與《靈樞》二書,根據漢·劉向校書時所做的《七略》及《漢書·藝文志》中僅名“內經十八卷”,未分《素問》與《針經》二部(《針經》即《靈樞經》),只晉·皇甫謐曾允,當時存世之《素問》與《針經》即《黃帝內經》也,后人皆尊其說,故凡今日研讀《素問》與《靈樞》均需對《黃帝內經》之源流、內容、成書年代、世代變遷等有關問題有所了解,方能對今存本有更準確的理解,故此次修訂特將我二十余年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附于篇后,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