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四章并附錄。第一章首先介紹了認知過去建筑的幾種方法,諸如活用現存的建筑、從繪畫和圖紙著手調查、通過遺址發(fā)掘來調查和從樣式、技術等方面推測等,并具體地講述了史前建筑的營造。第二章講述的是日本中世、即鐮倉、室町時代的建筑,主要內容有東大寺燒毀后重建時采用的大佛樣、禪宗寺院與禪宗樣、中世鐮倉、奈良和地方上的建筑以及寢殿造的蛻變和庶民住宅、畫卷中所見武士和庶民的住宅,還有日本自治都市寺內町和戰(zhàn)國大名的根據地城下町等。第三章從近世、即安土桃山時代的城郭建筑、草庵式茶室說起,間插建筑的標準尺度和“間”,一直講到江戶時代的都市規(guī)劃和建設、近世城下町和書院造的成立、日光東照宮和京都桂離宮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筑、近世民居的成立和地域特色、都市店鋪和戲院的出現等。第四章為近代、即明治維新至二戰(zhàn)結束的內容,從邂逅西洋建筑開講,講述了仿西式建筑和地方文化、外國教習和日本人建筑家以及都市和建筑的近代化等。此外,作為附錄的“日本建筑史概觀”亦為本書的一大特色,論述了日本建筑的特色、結構、意匠以及與日本社會的關系等,可以說是對本書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濃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