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海洋巖土工程的性質
1.2 海上能源開發(fā)過程
1.3 地質災害
1.4 巖土工程設計
2 海洋及現場調查研究
2.1 概述
2.2 淺層穿透地球物理調查
2.3 淺層穿透巖土工程調查
2.4 深層穿透巖土現場調查
2.5 視覺手動樣品檢驗、記錄和包裝
2.6 實驗室測試
2.7 CPT數據的解釋
2.8 建立巖土工程現場模型
3 土力學
3.1 海底土的形成
3.2 海底土的分類及基本性質
3.3 土中的應力和應變
3.4 土中流體的流動
3.5 土體的可壓縮性和屈服特性
3.6 確定土體強度實用法
3.7 實用循環(huán)加載方法
3.8 應用彈性理論
3.9 承載力理論
3.10 其他穩(wěn)定性分析
3.11 固結及其他與時間有關的過程
3.12 試樣完整性
4 自升式平臺
4.1 概述
4.2 獨立腿式平臺
4.3 對安裝的地基評估
4.4 失效模式
4.5 動態(tài)分析
4.6 承載能力和滑動驗算
4.7 沉墊式自升式平臺
4.8 拖航
5 導管架平臺
5.1 簡介
5.2 安裝過程中的臨時底部支撐
5.3 打樁
5.4 樁的極限軸向承載力
5.5 樁的軸向性能
5.6 樁的側向性能
5.7 樁的極限側向承載力
5.8 樁的循環(huán)加載
5.9 群樁
5.10 拆除
6 重力式平臺
6.1 重力式平臺的類型
6.2 建造與安裝
6.3 設計規(guī)范
6.4 環(huán)境條件
6.5 重力式平臺的現場勘察
6.6 安裝過程的巖土工程設計
6.7 水力載荷
6.8 循環(huán)及動態(tài)加載的巖土工程設計
6.9 針對動態(tài)和地震荷載的巖土工程設計
6.10 裙板的巖土設計
6.11 固結和沉降過程的巖土設計
6.12 監(jiān)控與校核
6.13 拆除
7 管道、管線、錨鏈和立管
7.1 概述
7.2 管道和錨鏈的路線選擇
7.3 安裝
7.4 管道位置的不穩(wěn)定性
7.5 海底立管的相互作用
7.6 海管到岸
8 人工島
8.1 概述
8.2 人工島的巖土工程技術
8.3 邊坡保護
8.4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計算
8.5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計算
8.6 儀器安裝和監(jiān)測
8.7 拆除
9 深水和超深水
9.1 概述
9.2 現場調查
9.3 深海土
9.4 吸入式基礎
9.5 張力基礎
9.6 錨固
9.7 拆除
10 可再生能源
10.1 概述
10.2 近海風電場
10.3 巖土工程設計
10.4 現場勘察
10.5 其他近海可再生資源選擇
附錄一 符號
附錄二 規(guī)范標準
附錄三 參考網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