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和“文藝復興”的話題這兩年越來越熱。當我們看了太多被引進的藝術史,看了太多碎片化知識系統(tǒng)下的藝術史,看了太多被說成噱頭的藝術史,我們需要《細讀文藝復興》這樣一本書。 作者楊好帶著跨學科的人文背景、藝術史研究的專業(yè)度、收藏實踐的經驗,給我們帶來這樣一本中國學者講述的文藝復興藝術史。 《細讀文藝復興》,以“空間”為經,以“人物”為緯進行編排,依次對佛羅倫薩畫派、威尼斯畫派、北方文藝復興三個部分進行敘事。作為大視野下審視文藝復興,作者特別加入“北方文藝復興”篇章,對其做了詳盡的描述,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同類書籍在展現(xiàn)文藝復興全貌上的缺憾。 喬托創(chuàng)作《圣母哀基督》的初衷是什么?為什么說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與“看世界”有關?佛羅倫薩為何成為了文藝復興藝術的代表城市?波提切利為何要焚燒自己的畫作?“三杰”中誰又可以被稱為真正的大師?盧浮宮的墻上,除了《蒙娜麗莎》,還有哪些震撼之作?兩件不朽的《大衛(wèi)》雕像隱藏著當時人們的何種趣味?資本主義的萌芽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對于藝術產生了幾重震蕩?藝術家在神學與人性之間,在投資人與藝術野心之間如何做到平衡? 作者楊好以理性的判斷思維審視看待歷史,不僅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而是以文藝復興為“點”的整體歷史觀;同時,楊好在歷史寫作中透露出的文學性和敘事性使這本書變得優(yōu)美睿智,這與她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多學科視角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