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狐步舞》是 “中篇小說名家經典”叢書之一種。 穆時英的作品《上海的狐步舞》《被當做消遣品的男子》《五月》及《夜總會里的五個人》描繪的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明曇花一現、畸形發(fā)展時的社會生活;《公墓》描寫的是大上海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而《南北極》《生活在海上的人們》表現的卻是下層百姓的 “草莽”生活,揭示了社會上貧富對立的不平等現象,藝術表現手法悖反都市文學的高雅,充滿了下層人民強悍、粗獷的生活語言,曾被譽為普羅文學之白眉。 在《上海的狐步舞》中,穆時英把他的眼光聚集“ 十里洋場”的夜總會、咖啡館、酒吧、電影院、跑馬廳等娛樂場所,追蹤狐步舞、爵士樂、模特兒、霓虹燈的節(jié)奏,捕捉都市人敏感、纖細、復雜的心理感覺。他以圓熟的蒙太奇、意識流、象征主義、印象主義等表現手法,反映20世紀30年代大上海的紙醉金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