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地應力波與地震預測基礎(chǔ)

地應力波與地震預測基礎(chǔ)

地應力波與地震預測基礎(chǔ)

定 價:¥80.00

作 者: 牛安福 著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2848859 出版時間: 2017-12-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9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圍繞地震預報,國內(nèi)外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地形變觀測,積累了海量的地傾斜、應變、重力等前兆數(shù)據(jù),而關(guān)于地形變地震前兆問題的爭論卻日益激烈,地震預報也被納入世界面臨的科學難題之一。地震預報目前處于探索階段,盡管國際上個別學者提出地震不可預報的觀點,但各國都還是根據(jù)自己國家的震情、災情等需要開展地震預報研究,爭取達到減輕地震災害的目的。我國是受地震災害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沿地震斷裂帶地震活動十分活躍。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于地震的人數(shù)達55萬人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shù)的53010;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qū)14個省份,造成27萬余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shù)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千米,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災害的嚴重性成為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我國是開展地震預報研究較早的國家之一。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在河北邢臺地區(qū)相繼發(fā)生了6.8和7.2級大地震,造成5萬人傷亡和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在嚴重的地震災害面前,周恩來總理號召地震科學工作者總結(jié)經(jīng)驗、尋找規(guī)律,努力突破地震預報這一難關(guān)。在總理關(guān)懷下,來自多個部門的大批科技人員投入到地震預報研究中來。從此,揭開了我國地震預報研究實踐的序幕。盡管地震預報之路困難,我國對地震預報研究一直不棄不離。我國地震預報研究主要分兩個途徑。一是研究掌握地震發(fā)生的機理及受控因素;二是對大量震例資料的總結(jié),建立經(jīng)驗性預報的指標。在長期的地震預報研究與實踐中,形成了長、中、短、臨漸進式預報和以場求源的思路。通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國內(nèi)外在地震預測研究方面也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但地震預測均面臨嚴峻的發(fā)展瓶頸?!兜貞Σㄅc地震預測基礎(chǔ)》立足于無限(半無限)邊界下的動力學思維,對地形變觀測的物理意義、地震孕育的前兆模型及地震預測方法等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解析。盡管這些問題的解決距離精確地震預測還有很遠的距離,但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將可能促進地震預測研究的快速發(fā)展。

作者簡介

  牛安福,1964年出生,研究員。趙九章優(yōu)秀中青年獎獲得者,曾任全國地形變學科首席。獲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學士學位、大地測量與構(gòu)造物理專業(yè)碩士學位和固體地球物理專業(yè)博士學位。曾在莫斯科大學和俄羅斯科學大地物理所做訪問學者,并在BopOK實驗室進行過實驗研究。長期從事地殼變形觀測、地震前兆機理與地震預測等工作。發(fā)表核心論文上百篇,多次獲得防震減災成果獎勵。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地應力波概念的提出
1.1 強地震前地形變變化引起的困惑
1.2 強地震震前形變變化異常特征
1.2.1 近震源區(qū)域震前變形過程
1.2.2 強震前遠場區(qū)域地殼變形特征
1.2.3 形變前兆現(xiàn)象復雜性原因分析
1.3 形變前兆發(fā)生的最后一千米問題與地應力波
1.4 地應力波與地形變
1.5 小結(jié)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地應力波觀測
2.1 地應力波觀測基本量
2.1.1 位移矢量及應變張量
2.1.2 應變分量
2.1.3 正應變
2.1.4 剪應變
2.1.5 體積應變
2.1.6 地傾斜
2.2 地應力波觀測
2.2.1 地應力波觀測的基本原理
2.2.2 地傾斜波觀測
2.2.3 地應變觀測
2.2.4 重力觀測
2.2.5 其他形變觀測
2.3 地應力波觀測主要影響因素
2.3.1 場地及場地一探頭耦合效應
2.3.2 儀器類型影響
2.4 不同周期信號響應的差別
2.4.1 不同周期子波的分解
2.4.2 不同周期頻段體應變與氣壓間相關(guān)性
2.4.3 不同周期地下水位與體應變之間相關(guān)性分析
2.5 載荷影響與熱影響
2.5.1 載荷影響
2.5.2 熱影響
2.6 小結(jié)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地應力波形成及傳播
3.1 地殼及殼幔物質(zhì)流動性
3.2 板緣驅(qū)動力的遠程傳播模型
3.3 地殼地表變形的薄板彎曲模型
3.4 地殼深部物質(zhì)流動模型——以水波傳播模型為例
3.4.1 水波——小振幅波
3.4.2 水波——長波
3.4.3 孤立波
3.5 沖擊載荷作用下地應力波傳播
3.5.1 一維桿中應力波的傳播
3.5.2 物質(zhì)坐標中的縱波
3.5.3 半無限長桿中的彈塑性加載縱波
3.6 小結(jié)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震前地應力波異常變化與地震之間可能的聯(lián)系
4.1 地應力波異常特征
4.1.1 頻段范圍
4.1.2 地應力波異常類型
4.2 強震前地應力波異常變化與地震間關(guān)系的建立
……
第五章 基于地應力波概念的地震預測方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