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古籍/國學國學著作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精裝)

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精裝)

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精裝)

定 價:¥69.00

作 者: (美)博登海默 著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 法學文集/經(jīng)典著作

ISBN: 9787562072935 出版時間: 2017-07-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翻譯這部綜合性的法律哲學著作,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試圖通過這樣的努力為中國法學的重建做一些知識上的基礎工作,因為當時的中國法學在現(xiàn)代法制建設的要求或驅(qū)動過程中正陷于歷史性的困境之中:一方面要為這種法制建設的努力作正當性的論證,另一方面又因法學研究的長期停頓而明顯缺乏這方面的法律知識支援。第二個目的則是試圖通過這部法律哲學著作的翻譯/思考實踐而對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疑惑做一些知識上的清理工作,因為我在當時就已經(jīng)明確意識到,在法律哲學思考的領域中,人、自然和社會在法律架構下的關系,人或法律人與法律在知識上的關系以及法律專業(yè)的正當性等問題極為繁復,絕非人們一般想象那般自明簡單。本書把散見于1940年《法理學》一書中的有關法理學思想發(fā)展的歷史資料集中在第一部分。本書第二部發(fā)和第三部分中對一般法律理論的實質(zhì)性問題所作的論述,乃是以某些蘊含在我研究法理學問題的進路中的哲學假設和方法論假設為基礎的。

作者簡介

  埃德加·博登海默,1908年出生于德國柏林,在獲得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后于1933年移民美國,此后在華盛頓大學研習美國法律并于1937年獲得LL.B學位。從1951年開始擔任猶他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法律教授,并于1975年成為法學榮譽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哲學并成為“綜合法理學”代表人物;主要論著有:《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論正義》、《權力、法律和社會》、《責任哲學》和《英美法律體系導論》等。

圖書目錄

重譯本序 | 鄧正來001 作者致中文版前言005 1974年修訂版前言010 1962年版前言011   第一部分 法律哲學的歷史導讀 第一章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法律理論… 005  第一節(jié) 早期希臘的理論005  第二節(jié) 柏拉圖的法律觀009  第三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法律理論014  第四節(jié) 斯多葛派的自然法觀018 第二章 中世紀的法律哲學… 030  第五節(jié) 早期基督教教義030  第六節(jié) 托馬斯的法律哲學033  第七節(jié) 中世紀唯名論者037 第三章 古典時代的自然法… 044  第八節(jié) 導言044  第九節(jié) 格勞秀斯和普芬道夫048  第十節(jié) 霍布斯與斯賓諾莎054  第十一節(jié) 洛克和孟德斯鳩061  第十二節(jié) 美國的自然權利哲學067  第十三節(jié) 盧梭及其影響072  第十四節(jié) 古典自然法學派的實際成就077 第四章 德國的先驗唯心主義… 082  第十五節(jié) 康德的法律哲學082  第十六節(jié) 費希特的法律哲學087  第十七節(jié) 黑格爾的國家和法律哲學089 第五章 歷史法學與進化論法學… 096  第十八節(jié) 薩維尼與德國的歷史學派096  第十九節(jié) 英國和美國的歷史法學派101  第二十節(jié) 斯賓塞的法律進化理論105  第二十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的法律理論107 第六章 功利主義116  第二十二節(jié) 邊沁和穆勒116  第二十三節(jié) 耶林120 第七章 分析實證主義126  第二十四節(jié) 何謂實證主義126  第二十五節(jié) 約翰·奧斯丁與分析法學派131  第二十六節(jié) 純粹法學理論137  第二十七節(jié) 新分析法學和語言學法學143 第八章 社會學法學和法律現(xiàn)實主義152  第二十八節(jié) 歐洲的社會學法學和心理學法學152  第二十九節(jié) 利益法學和自由法運動157  第三十節(jié) 龐德的社會學法學160  第三十一節(jié) 卡多佐和霍姆斯164  第三十二節(jié) 美國的法律現(xiàn)實主義169  第三十三節(jié)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法律現(xiàn)實主義175 第九章 自然法的復興和價值取向法理學184  第三十四節(jié) 新康德自然法184  第三十五節(jié) 新經(jīng)院主義自然法194  第三十六節(jié) 狄驥的法律哲學200  第三十七節(jié) 拉斯韋爾和麥克杜格爾的政策科學202  第三十八節(jié) 新近的其他價值取向法哲學206  第三十九節(jié) 結論性意見220   第二部分 法律的性質(zhì)和作用 第十章 秩序需求233  第四十節(jié) 導言233  第四十一節(jié) 自然界中有序模式的普遍性234  第四十二節(jié) 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中的秩序239  第四十三節(jié) 對秩序之需求的心理根源242  第四十四節(jié) 無政府狀態(tài)與專制政體246  第四十五節(jié) 法律的普遍性要素251  第四十六節(jié) 力求獨立與自主的法律261 第十一章 正義的探索265  第四十七節(jié) 普洛透斯似的正義之面265  第四十八節(jié) 正義與理性273  第四十九節(jié) 正義的概念范圍281  第五十節(jié) 正義與自然法290  第五十一節(jié) 正義與自由301  第五十二節(jié) 正義與平等310  第五十三節(jié) 正義與安全319  第五十四節(jié) 正義與共同福利324 第十二章 法律——秩序與正義的綜合體332  第五十五節(jié) 秩序與正義的關系332  第五十六節(jié) 法律的穩(wěn)定與變化341  第五十七節(jié) 法律的命令因素與社會因素345  第五十八節(jié) 法律規(guī)范的有效性(validity)349  第五十九節(jié) 制裁的意義361 第十三章 法律——與其他社會控制力量的區(qū)別371  第六十節(jié) 法律與權力371  第六十一節(jié) 法律與行政380  第六十二節(jié) 法律與道德388  第六十三節(jié) 法律與習慣400 第十四章 法治的利弊406  第六十四節(jié) 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406  第六十五節(jié) 促進和平409  第六十六節(jié) 相互沖突的利益之調(diào)整414  第六十七節(jié) 法律的弊端419   第三部分 法律的淵源和技術 第十五章 法律的正式淵源429  第六十八節(jié) 導言429  第六十九節(jié) 立法432  第七十節(jié) 委托立法與自主立法438  第七十一節(jié) 條約與其他經(jīng)雙方同意的協(xié)議443  第七十二節(jié) 先例451 第十六章 法律的非正式淵源458  第七十三節(jié) 導言458  第七十四節(jié) 正義之標準463  第七十五節(jié) 理性與事物之性質(zhì)473  第七十六節(jié) 個別衡平480  第七十七節(jié) 公共政策、道德信念與社會傾向486  第七十八節(jié) 習慣法492 第十七章 法律與科學方法501  第七十九節(jié) 概念之形成501  第八十節(jié) 分析推理509  第八十一節(jié)辯證推理518  第八十二節(jié) 價值判斷在法律中的作用525  第八十三節(jié) 法律教育之目的529 第十八章 司法過程中的技術534  第八十四節(jié) 憲法之解釋534  第八十五節(jié) 法規(guī)之解釋546  第八十六節(jié) 遵循先例原則562  第八十七節(jié) 案件之判決理由571  第八十八節(jié) 司法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580   附錄 美國法律哲學的新走向58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