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的廣場協(xié)議是“二戰(zhàn)”以來國際貨幣合作方面*重要的范例,其直接目的是扭轉美元匯率大幅上升的局面。美元匯率在此前的五年間升值了一倍,美國的貿易逆差也因此被推到了*的高點。美國商品價格的競爭力下降在國會中引發(fā)了規(guī)??涨暗谋Wo主義,全球貿易體系面臨崩潰的威脅。因此,廣場協(xié)議的*終目的,是避免一場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的貿易戰(zhàn)。 “廣場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時主要的經濟體,包括法國、聯(lián)邦德國、日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五國集團很快達成共識:全球貿易體系處于風險之中,*可行的應對策略就是大幅調整匯率。在接下來的兩年里,美元下跌了30%以上,而日元和馬克的升值幅度超過了50%。經過兩年的常規(guī)時滯后,美國貿易逆差(以及關鍵的日本貿易盈余)在20 世紀80 年代末收窄了一半。美國國會的保護主義壓力因此消退,沒有推行任何重大的貿易壁壘政策,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得以維系。 中國是廣場協(xié)議的主要受益者,其經濟改革始于20 世紀70年代末,并自80 年代非常成功地融入世界經濟。五國集團國家間失衡的加劇,尤其是其他四國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彈,原本可能會擾亂世界貿易體系,從而限制甚至破壞中國對世界的開放,而開放在中國飛速發(fā)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此外,日元的大幅升值,以及作為匯率調整一部分的韓元及新臺幣的后續(xù)升值,都有助于中國相對一些主要競爭對手提升競爭地位。因此,廣場協(xié)議糾正的這些失衡,尤其是成功遏制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而言至關重要。 《管理美元》是對廣場協(xié)議的起因、談判、實施和早期結果的*分析。英文原版圖書出版于廣場協(xié)議簽署四年后,《朝日新聞》前總編船橋洋一先生,基于對112位廣場會議參與者的直接采訪,分析展示了參與廣場會議各方的實力、決策者間的意見分歧以及促進協(xié)作式的經濟一體化的實踐,對各個方面給出了詳細且*的記錄。 這本書曾獲得1988年吉野作造獎,對于中國應對當下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有重要的現(xiàn)實和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