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基礎醫(yī)學醫(yī)學遺傳學(第7版/本科臨床/配增值)

醫(yī)學遺傳學(第7版/本科臨床/配增值)

醫(yī)學遺傳學(第7版/本科臨床/配增值)

定 價:¥56.00

作 者: 左伋 著
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7264402 出版時間: 2018-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套教材為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第九輪規(guī)劃教材,是我國醫(yī)學教育領域起步早、歷史悠久、修訂版次多的規(guī)范、科學、經(jīng)典的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第八輪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經(jīng)4年時間,修訂再版是學科知識及醫(yī)學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本次修訂將根據(jù)醫(yī)學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注重課程體系的優(yōu)化改革和教材體系建設的創(chuàng)新,并繼續(xù)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編寫原則,更新內容,體現(xiàn)繼承與發(fā)展。

作者簡介

  主 編 簡 介 左  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細胞與遺傳醫(yī)學系主任,基礎醫(yī)學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復旦大學)副主任,復旦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任政協(xié)上海市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委員(2008—2023),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第六屆、第七屆理事會會長(2013—2023),中國細胞生物學會資深理事,《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副主編等。 從事高等教育事業(yè)35年,主講醫(yī)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醫(yī)學人類學、基礎醫(yī)學導論等課程。負責的“醫(yī)學遺傳學”課程先后入選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上海市精品課程(實驗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課、國家精品在線課程(人衛(wèi)慕課),領銜的教學團隊獲國家教學團隊;主持的醫(yī)學遺傳學教學改革項目先后3次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蒲蟹矫婢劢褂诜肿影閭H與蛋白質折疊在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及干預中的作用,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科研項目,在國內外期刊發(fā)表論文近15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0余篇。曾獲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復旦大學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復旦大學校長獎、上海醫(yī)學院院長獎、上海市教學名師獎、上海市模范教師、復旦大學首屆本科教學貢獻獎等。 副主編簡介 顧鳴敏 教授,碩士生導師。現(xiàn)任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醫(yī)學遺傳與胚胎發(fā)育整合課程首席教師,基礎醫(yī)學實驗教學中心常務副主任;兼任美國人類遺傳學會會員、上海市醫(yī)學會罕見病??品謺瘑T及上海市醫(yī)學會醫(yī)學遺傳學專科分會委員。 從事醫(yī)學遺傳學教學及科研工作35年,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上海市級研究項目10余項;曾先后在Am J Hum Genet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發(fā)現(xiàn)的2個新的遺傳病致病基因已被OMIM收錄。研究成果曾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主編或副主編教材、專著11部。個人曾獲上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和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等。 張咸寧 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遺傳學系副主任、浙江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優(yōu)生科學協(xié)會秘書長、中國遺傳學會人類與醫(yī)學遺傳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細胞生物學會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分會委員等。 從事教學工作28年,曾獲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主攻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癥(EPPK)等病的分子醫(yī)學研究,已發(fā)表SCI論文40余篇。主編了國內本雙語版《醫(yī)學遺傳學》教材。論著已被國內外學術期刊和美、德等國專著引用300余次。曾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韓 驊 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空軍軍醫(yī)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主任;兼任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遺傳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常務理事,陜西醫(yī)學會醫(yī)學遺傳學分會副主任主委。 從事發(fā)育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個體發(fā)育的遺傳調控機制及其在人類疾病中的作用。在Notch信號途徑的作用和機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曾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在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Hepatology等期刊發(fā)表研究論著100余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創(chuàng)新團隊獎1項,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

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節(jié) 醫(yī)學遺傳學的任務和范疇  1
 第二節(jié) 醫(yī)學遺傳學發(fā)展簡史  2
 第三節(jié) 人類基因組  3
   一、人類基因  3
   二、人類基因組  4
   三、基因表達與調控  6
 第四節(jié) 遺傳病概述  9
   一、遺傳病的特點  9
   二、人類遺傳病的分類  10
   三、在線《人類孟德爾遺傳》(OMIM)  12
   四、疾病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關系  12
   五、遺傳病在醫(yī)學實踐中的一些問題  13
 第五節(jié) 醫(yī)學遺傳學的發(fā)展方向  14
   一、基于基因組學的精準醫(yī)學  14
   二、基于傳統(tǒng)遺傳學的系統(tǒng)醫(yī)學  15


第一部分 醫(yī)學遺傳學基礎

第一章 基于疾病的遺傳學數(shù)據(jù)分析18
 第一節(jié) 人類基因組與遺傳數(shù)據(jù)庫  18
   一、遺傳數(shù)據(jù)庫的基本概念  18
   二、常用的人類基因組與遺傳數(shù)據(jù)庫  19
 第二節(jié) 疾病的病因分析  23
   一、疾病發(fā)生機制的遺傳學基礎  23
   二、遺傳數(shù)據(jù)分析在遺傳病診治中的應用  24


第二章 基因突變與遺傳多態(tài)性27
 第一節(jié) 基因突變的本質及其特性  27
   一、多向性  27
   二、重復性  28
   三、隨機性  28
   四、可逆性  28
   五、有害性  28
 第二節(jié) 基因突變的誘發(fā)因素  28
   一、物理因素  29
   二、化學因素  29
   三、生物因素  30
 第三節(jié) 基因突變的形式  30
   一、靜態(tài)突變  30
   二、動態(tài)突變  34
 第四節(jié) DNA損傷的修復  35
   一、紫外線引起的DNA損傷修復  35
   二、電離輻射引起的DNA損傷與修復  36
   三、修復缺陷與錯誤修復  37
 第五節(jié) 遺傳多態(tài)性  38
   一、遺傳多態(tài)性的概念  38
   二、遺傳多態(tài)性的表現(xiàn)形式  38
   三、DNA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的意義及應用  39


第三章 基因突變的細胞分子生物學效應41
 第一節(jié) 基因突變導致蛋白質功能異?! ?1
   一、基因突變導致異常蛋白的生成  41
   二、基因突變導致蛋白質功能異常  44
   三、突變導致組織細胞蛋白表達類型的改變  46
   四、突變蛋白的分子細胞病理學效應與臨床表型之間的關系  46
 第二節(jié) 基因突變引起性狀改變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48
   一、基因突變引起酶分子的異?! ?8
   二、酶分子異常引起的代謝缺陷  48
   三、非酶蛋白分子缺陷導致的分子病  51





第四章 單基因病的遺傳52
 第一節(jié) 系譜與系譜分析  52
 第二節(jié)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遺傳  53
   一、短指(趾)癥A1型  53
   二、婚配類型與子代發(fā)病風險  54
   三、常染色體完全顯性遺傳的特征  54
 第三節(jié)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  54
   一、眼皮膚白化?、馎型  55
   二、婚配類型及子代發(fā)病風險  55
   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征  56
   四、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分析時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57
 第四節(jié) X連鎖顯性遺傳病的遺傳  58
   一、低磷酸鹽血癥性佝僂病  58
   二、婚配類型和子代發(fā)病風險  59
   三、X連鎖顯性遺傳的特征  60
 第五節(jié) X連鎖隱性遺傳病的遺傳  60
   一、血友病A  60
   二、婚配類型和子代發(fā)病風險  61
   三、X連鎖隱性遺傳的特征  62
 第六節(jié) Y連鎖遺傳病的遺傳  62
 第七節(jié) 影響單基因遺傳病分析的因素  63
   一、擬常染色體遺傳  63
   二、親代印記的遺傳學效應  63
   三、基因型表型相關性  64
   四、生殖腺嵌合  65
   五、遺傳早現(xiàn)  66
   六、X染色體失活  66


第五章 多基因遺傳68
 第一節(jié) 數(shù)量性狀的多基因遺傳  68
   一、數(shù)量性狀與質量性狀  68
   二、數(shù)量性狀的多基因遺傳  69
 第二節(jié) 疾病的多基因遺傳  71
   一、易患性與發(fā)病閾值  71
   二、遺傳率及其估算  72
   三、影響多基因遺傳病再發(fā)風險估計的因素  74


第六章 群體遺傳78
 第一節(jié) 群體的遺傳平衡  78
   一、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78
   二、HardyWeinberg定律的應用  80
 第二節(jié) 影響遺傳平衡的因素  81
   一、非隨機婚配  81
   二、突變和選擇  83
   三、遺傳漂變  84
   四、遷移和基因流  84
 第三節(jié) 遺傳負荷  85
   一、突變負荷  85
   二、分離負荷  86
   三、影響遺傳負荷的因素  86
 第四節(jié) 連鎖不平衡及其應用  86


第七章 線粒體病的遺傳89
 第一節(jié) 人類線粒體基因組  89
   一、線粒體基因組的結構  89
   二、線粒體DNA的復制  90
   三、線粒體基因的轉錄  90
   四、線粒體遺傳系統(tǒng)的特點  91
 第二節(jié) 線粒體基因突變及相關疾病  93
   一、mtDNA突變的類型  93
   二、突變導致的功能缺陷  94
 第三節(jié) 線粒體疾病的遺傳特點  94
   一、母系遺傳  94
   二、閾值效應  95
   三、核質協(xié)同性  95


第八章 人類染色體97
 第一節(jié) 人類染色體的基本特征  97
   一、染色質和染色體  97
   二、人類染色體的數(shù)目、結構和形態(tài)  100
   三、性別決定及性染色體  101
 第二節(jié) 染色體分組、核型與顯帶技術  102
   一、染色體的研究方法  102
   二、染色體核型  104
   三、人類細胞遺傳學命名的國際體制(ISCN)  106


第九章 染色體畸變109
 第一節(jié) 染色體畸變發(fā)生的原因  109
   一、化學因素  109
   二、物理因素  109
   三、生物因素  110
   四、母親年齡  110
 第二節(jié) 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及其產(chǎn)生機制  110
   一、整倍性改變  110
   二、非整倍性改變  111
   三、非整倍體的產(chǎn)生原因  112
 第三節(jié) 染色體結構畸變及其產(chǎn)生機制  113
   一、染色體結構畸變的描述方法  113
   二、染色體結構畸變的類型及其產(chǎn)生機制  113
 第四節(jié) 染色體畸變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效應  116
   一、染色體數(shù)目畸變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效應  116
   二、染色體結構畸變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效應  117


第二部分 醫(yī)學遺傳學臨床  

第十章 單基因病122
 第一節(jié) 分子病  122
   一、血紅蛋白病  122
   二、血漿蛋白病  128
   三、結構蛋白缺陷病  129
   四、受體蛋白病  130
   五、膜轉運蛋白病  131
 第二節(jié) 先天性代謝病  132
   一、先天性代謝缺陷的共同規(guī)律  132
   二、糖代謝遺傳病  133
   三、氨基酸代謝遺傳病  135
   四、核酸代謝遺傳病  137
   五、脂類代謝遺傳病  138
   六、先天性代謝缺陷引起的罕見遺傳病及其治療  139


第十一章 多基因病140
 第一節(jié) 精神分裂癥  140
   一、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特征  140
   二、精神分裂癥發(fā)生的遺傳因素  140
 第二節(jié) 糖尿病  142
   一、糖尿病的臨床特征及分類  142
   二、糖尿病發(fā)生的遺傳因素  142
 第三節(jié) 原發(fā)性高血壓  144
   一、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臨床特征  144
   二、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生的遺傳因素  144
 第四節(jié) 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  145
   一、帕金森病  145
   二、阿爾茨海默病  146


第十二章 線粒體病148
 第一節(jié) 疾病過程中的線粒體變化  148
 第二節(jié) 線粒體病的分類  148
 第三節(jié) mtDNA突變引起的疾病  149
   一、Leber視神經(jīng)萎縮  150
   二、MERRF綜合征  150
   三、MELAS綜合征  150
   四、KearnsSayre綜合征  151
   五、Leigh綜合征  151
   六、帕金森病  151
   七、其他與線粒體有關的病變  152
 第四節(jié) nDNA突變引起的線粒體病  153
   一、編碼線粒體蛋白的核基因缺陷  153
   二、基因組間交流的缺損  153


第十三章 染色體病155
 第一節(jié) 染色體病發(fā)病概況  155
   一、染色體病的發(fā)生率  155
   二、染色體分析的臨床指征  157
 第二節(jié) 常染色體病  157
   一、Down綜合征  157
   二、18三體綜合征  157
   三、13三體綜合征  157
   四、5p-綜合征  158
   五、微小缺失綜合征  159
   六、常染色體斷裂綜合征  160
 第三節(jié) Down綜合征  160
   一、Down綜合征的發(fā)生率  160
   二、Down綜合征的表型特征  160
   三、Down綜合征的遺傳分型  161
   四、Down綜合征發(fā)生的分子機制  162
   五、Down綜合征的診斷、治療及預防  164
 第四節(jié) 性染色體病  165
   一、性染色體的數(shù)目異?! ?65
   二、X染色體的結構異常  167
 第五節(jié) 染色體異常攜帶者  167
   一、易位攜帶者  167
   二、倒位攜帶者  168


第十四章 遺傳性免疫缺陷171
 第一節(jié) T細胞免疫缺陷  171
   一、先天性胸腺發(fā)育不全  172
   二、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  172
   三、遺傳性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癥  173
   四、WiskottAldrich綜合征  174
 第二節(jié) B細胞免疫缺陷  174
   一、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癥  174
   二、IgA缺陷及IgG亞型缺陷  174
   三、IgM增多伴隨免疫缺陷  174
   四、分類不明的免疫缺陷病  175
   五、嬰兒期一過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癥  175
 第三節(jié) 吞噬細胞缺陷  175
   一、慢性肉芽腫病  176
   二、白細胞黏附缺陷  176
 第四節(jié) 補體蛋白免疫缺陷  176
   一、補體缺陷  176
   二、遺傳性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  177


第十五章 出生缺陷178
 第一節(jié) 出生缺陷的發(fā)病率  178
   一、先天畸形和圍產(chǎn)期死亡率  178
   二、新生兒發(fā)病率  178
   三、兒童死亡率  178
 第二節(jié) 出生缺陷的臨床特征  179
   一、出生缺陷的分類  179
   二、出生缺陷的診斷  181
 第三節(jié) 常見的出生缺陷  181
   一、神經(jīng)管缺陷  181
   二、先天性心臟病  183
 第四節(jié) 出生缺陷的發(fā)病機制  184
   一、出生缺陷的發(fā)生因素  184
   二、致畸劑誘發(fā)發(fā)育異常的機制  187


第十六章 腫瘤與遺傳189
 第一節(jié) 腫瘤發(fā)生的遺傳因素  189
   一、腫瘤的遺傳現(xiàn)象  189
   二、遺傳性腫瘤綜合征  190
   三、遺傳性腫瘤  190
 第二節(jié) 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與腫瘤發(fā)生  191
   一、DNA序列不穩(wěn)定性與腫瘤發(fā)生  191
   二、染色體不穩(wěn)定性與腫瘤發(fā)生  191
 第三節(jié) 腫瘤遺傳基礎與細胞增殖和凋亡  192
   一、癌基因  193
   二、抑癌基因  195
   三、腫瘤發(fā)生與細胞周期調控  196
 第四節(jié) 腫瘤發(fā)生的遺傳理論  197
   一、單克隆起源理論  197
   二、Knudson二次打擊理論  197
   三、腫瘤發(fā)生的多階段遺傳物質損傷理論  197
 第五節(jié) 腫瘤的分子診斷與靶向治療  198
   一、腫瘤的遺傳易感性與腫瘤分子診斷  198
   二、腫瘤的靶向治療  199


第十七章 表觀遺傳病201
 第一節(jié) 表觀遺傳機制  201
   一、DNA甲基化  201
   二、組蛋白修飾  202
   三、非編碼RNA  203
 第二節(jié) 表觀遺傳病  204
   一、綜合征與表觀遺傳  204
   二、代謝疾病與表觀遺傳  207
   三、腫瘤的表觀遺傳  208


第十八章 遺傳病的診斷211
 第一節(jié) 臨癥診斷和癥狀前診斷  211
   一、病史、癥狀和體征  211
   二、家系分析  211
   三、細胞遺傳學檢查  211
   四、生化檢查  212
   五、基因診斷  212
 第二節(jié) 產(chǎn)前診斷  213
   一、產(chǎn)前診斷的對象  214
   二、產(chǎn)前診斷的方法  214
   三、胚胎植入前診斷  215
   四、無創(chuàng)產(chǎn)前檢測  215


第十九章 遺傳病的治療217
 第一節(jié) 遺傳病治療的原則  217
   一、遺傳病的個性化治療  217
   二、遺傳病療效的長期評估  217
   三、雜合子和癥狀前患者的治療  218
   四、遺傳病治療的策略  218
 第二節(jié) 手術治療  218
   一、手術矯正治療  218
   二、器官和組織移植  218
 第三節(jié) 藥物和飲食治療  219
   一、禁其所忌  219
   二、去其所余  219
   三、補其所缺  220
   四、酶療法  220
 第四節(jié) 基因治療  220
   一、基因治療的策略  221
   二、基因治療的技術路徑  222
   三、適于基因治療的遺傳病  225
   四、基因治療的臨床應用  225
   五、基因治療面臨的安全和倫理的問題  227


第二十章 遺傳咨詢229
 第一節(jié) 遺傳咨詢的基本內容  229
   一、一些常見的遺傳咨詢問題  229
   二、遺傳咨詢的主要步驟  230
 第二節(jié) 遺傳病再發(fā)風險率的估計  231
   一、遺傳病再發(fā)風險率的一般估計  231
   二、Bayes定理在遺傳病再發(fā)風險率評估中的應用  232
 第三節(jié) 遺傳病的群體篩查  233
   一、新生兒篩查  233
   二、雜合子篩查  233
   三、產(chǎn)前診斷  234
 第四節(jié) 遺傳倫理  234
   一、臨床中的倫理問題  234
   二、遺傳隱私  236


推薦閱讀239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240



本書測試卷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