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人體框架的基礎,也是經過漫長歲月后,人體容易留存下來的部分。通過殘存的骸骨,我們能知道些什么呢?其實僅僅從外觀上辨識,我們就能從牙齒、顱骨骨縫、長骨、骨骺、恥骨、胸肋骨等部分了解死者的性別、年齡、發(fā)育情況、是否健康、是否分娩等等。通過現代技術手段,我們還能做影像學分析以及觀測骨骼微觀結構來獲取更為詳細的內容。 實際上,人類骨骼蘊含著非常豐富的信息。不同性別、種族、地域、生活習俗,均可導致不同的骨骼形態(tài)。而這些形態(tài)可隨骨骼一直留存,從而為后來的學者提供研究線索,是法醫(yī)學、考古學、動物學和生物學研究的重要研究資料。 如何分辨和提取這些重要信息,掌握人體每一塊骨的特點,并利用現代技術對人骨做深入分析研究,正是《人骨手冊》將要告訴讀者的。翻開本書,讀者可以獲取法醫(yī)學和人類學的專業(yè)知識: 約500張現場取得的第一手珍貴照片; 多圖展示組成人類骨骼系統(tǒng)的每一塊骨頭; 鑒別任一骨骼或牙齒的秘訣; 田野工作和實驗室工作中處理遺骸所需注意的要點; 可用于深入學習的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