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經》:一部中國的偽經? …………… 1
前言 …………………………………………… 1
一、《心經》簡本 …………………………………… 3
二、《心經》與《大經》 …………………………… 9
三、梵語本《大經》的問題 ……………………… 13
四、文本傳播的再分析 ………………………… 21
五、內證:怎樣去判定一個回譯 ………………… 24
六、《心經》的出現:印度和中國的證據 ………… 28
七、結構性部分:背景的重建 …………………… 30
八、歷史證據:跟隨玄奘的腳步 ……………… 39
九、《心經》在中國:玄奘的角色 ……………… 42
十、《心經》在印度和中國西藏地區(qū) …………… 56
結論 ……………………………………………… 61
附錄:吉爾吉特本與尼泊爾本梵語《大經》中的《心經》核心章節(jié) …………………………………… 63
第二章 誰作了《大明度經》(T225)——證據上的一次重新考察 …………………………………… 68
一、方法論的問題( 1):蘭卡斯特的途徑 ……… 69
二、方法論的問題( 2):勝崎裕彥的途徑……… 75
三、混雜的產物:《大明度經》的組成部分 …… 77
四、《大明度經》與《道行般若經》 …………… 81
五、互文性: T225A和 T225B之間的關系 … 91
六、支謙與《大明度經》:問題的重構 ………… 97
結論……………………………………………… 110
參考文獻………………………………………… 111
第三章 翻譯還是偽作:重估竺佛念的《十住斷結經》(T309) …………………………………… 117
序言 ………………………………………………117
一、《出三藏記集》中記載的竺佛念生平 ……… 119
二、《十住斷結經》概述 ……………………… 123
三、《十住斷結經》中的異常之處:初步評論 … 125
四、術語的異常:方法論問題 ………………… 127
五、《十住斷結經》的源頭( 1):無羅叉的《放光般若經》(T221)……………………………… 129
六、《十住斷結經》的源頭( 2):歸名為支曜的《成具光明定意經》(T630) ……………………… 132
七、《十住斷結經》的源頭( 3):竺法護的《阿差末菩薩經》(T403)…………………………… 141
八、竺佛念所為:《十住斷結經》的形成 ……… 148
九、撰寫一部偽經:尋找動機 ………………… 150
十、重估竺佛念的譯經:結論與迫切需要 …… 153
參考文獻………………………………………… 156
第四章 安世高研究 ………………………… 165
一、安世高傳 …………………………………… 165
二、安世高譯著的內容 ………………………… 169
三、翻譯風格 …………………………………… 172
四、真實的經典 ………………………………… 173
五、方法論的初選:外在的證據 ……………… 175
六、阿含經類 …………………………………… 179
七、一部大乘經(?)…………………………… 187
八、論著 ………………………………………… 191
九、原創(chuàng)作品 …………………………………… 196
十、新發(fā)現的寫本 ……………………………… 197
十一、其他可能的歸名 ………………………… 199
十二、有問題的文本:方法論進一步的反思…… 202
十三、失傳的作品 ……………………………… 206
十四、學術資料 ………………………………… 20
7參考文獻………………………………………… 207
索引 ……………………………………………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