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朵云封事》一書中,作者李在中以其父李霖燦先生“中央博物院的悲劇——記博物院事業(yè)中一項理想的真精神”一文作為出發(fā)點,結合近70年親歷親聞,通過不斷收集“中央博物院”的一手檔案與圖片、整理父親李霖燦先生的日記和書信、向父執(zhí)輩們請益及、走訪兩岸同輩兄長,用15年的時間寫出30篇文章。以純粹的情感、客觀的論點,將1933年“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成立之后到1965年并入臺北故宮博物院間所經歷的暫駐李莊、渡海東遷、蟄藏北溝與合符雙溪等各個階段,做了較為完整的還原與講述。 “朵云”和“封事”都有著十分風雅的典故。朵云的講法,來自唐朝的能臣韋陟在信函最后寫得像幾朵云彩的署名,后來演繹成信紙的雅稱;封事的本義,即密封的奏折,后世引申為信封的意思。撕開中國近歷史的信封,蔡元培、董作賓、李濟、傅斯年、曾昭燏、李霖燦……這些文人的學術堅守與悲歡離合,躍然紙上。而那些早已走遠的往事,就如朵朵美麗的云彩,雖消逝,卻已成為我們共同的民族記憶。 本書是了解當代中國文博早期歷史和事業(yè)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