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先生是我的同事。1980年,18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劉建明進入國家圖書館工作,開始了外人看來枯燥無味的古籍修復職業(yè)生涯。迄今,劉建明從事這個職業(yè)已有37年,與他前后入行的同齡人有的因工作枯燥、材料過敏、職稱難評、社會地位不高等種種原因,早早就放棄了這個職業(yè),有的中間離開幾年又回來,劉建明一直堅守著,幾乎近40年,默默無聞、日復一日。200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在全國大力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將加強古籍修復工作和基礎實驗研究工作提升到國家層面,古籍修復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當時國家圖書館受文化部之托進行過調研,圖書館界的古籍修復人員不足百人,而需要修復的古籍則數以千萬冊計。修復人員,特別是成熟的修復師匱乏的狀況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2007年至今的10年,國家圖書館的古籍修復也進入到新的高速發(fā)展時期。2008年,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技藝入選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國圖古籍修復組被文化部確定為“***古籍修復中心”,2012年,劉建明的同事杜偉生先生入選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籍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6月,文化部委托國家圖書館成立了“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2014年,古籍館修復組被***、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技部聯合授予第五屆“全國專業(yè)技術人才先進集體”。2015年,古籍館修復組獲得文物局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劉建明也被***、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科技部聯合授予第十三屆“全國專業(yè)技術人才先進個人”。2016年11月29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年逾五十的劉建明躋身大國工匠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