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社會、文化與藝術彼此之間形成了巨大反差;科學和技術取得驚人進步;而政治的變化更是翻天覆地。歷史學家通常將18世紀末期視為現(xiàn)代的開端。洛可可和新古典主義主導了18世紀歐洲的視覺藝術。同其他文明的交互聯(lián)系為歐洲藝術帶來了新的藝術風格和審美理念,這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異國情調的興趣,二是對外來文化及其影響的淺層回應。這一時期的重要內容有:18世紀的歐洲繪畫、18世紀的朝鮮半島藝術、洛可可式建筑和雕塑、18世紀肖像畫、新古典主義建筑、新古典主義繪畫和雕塑。第二章中描寫到:經濟、技術和政治革命主導了19世紀歐洲和美國的歷史。工業(yè)革命和隨之而來的工廠的機械化生產改變了大部分歐洲和美國人的生活。迅速擴大的中低產階層聚集在離工廠較近的城市里,他們組織起來要求民主和更人性化的待遇。發(fā)軔于19世紀的革命精神最終使得選舉權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qū)普及開來。因此而帶來的政府機構、生活方式和社會階層結構的改變,也給藝術帶來了重要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主要內容有:法國繪畫對世界的影響、新古典主義的續(xù)章、浪漫主義、日本木刻版畫、奧諾雷·杜米埃和政治版畫、浪漫主義復興時的建筑、美國浪漫主義繪畫、19世紀晚期的復興式建筑、愛德華·馬奈、早期攝影和攝影技術、19世紀晚期的雕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