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建筑史是中國古代建筑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渤海國建筑作為東亞建筑文化圈的組成部分之一,其文化與同時期的唐代、日本、新羅以及早期的高句麗、后期的遼等建筑文化之間存在聯(lián)動性,在整個東北古代建筑文化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并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當時整個東北亞建筑文化的傳播中更起著橋梁作用。從文化地理學與歷史地理學的視角,正確地解讀古代東亞城市與建筑的歷史,分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審視渤海國城市建筑與周邊相鄰古代建筑文化的異同,分析渤海國建筑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以及渤海國城市與建筑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形制,對于豐富中國古代北方地域建筑史,科學地揭示渤海建筑文化和上京城宮殿建筑的技術與藝術特色,彌補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渤海上京城是渤海國的主要都城之一,作為都城的時間約占整個渤海國存在時間的三分之一,它代表了渤海國城市建筑文化的高水平,也是目前為止渤海國都城遺址中保存完整的。由于地處寒冷的東北地區(qū),且為少數(shù)民族的地方性政權中心,因此其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地域性特色。它曾經綻放的絢麗輝煌與離奇的衰敗消亡,至今仍有極大的魅力,吸引人們去猜測、去探索。近一個世紀以來,隨著對渤海上京城遺址考古發(fā)掘的不斷深入,渤海國建筑所展現(xiàn)的唐代建筑文化的主導性、高句麗建筑文化的兼容性以及靺鞨建筑文化的傳承性都被一一揭示。它所蘊含的多樣建筑文化、獨特的寒地建造技藝、奇異的民族裝飾符號,終歸會被完美地解讀,我們期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